史海钩沉丨红三军命运决策者关向应

时间:2020-09-14 12:08:39 点击:

图为红三军命运决策者关向应.jpg

图为关向应

关向应(1902年~1946年7月21日),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满姓瓜尔佳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2009年,关向应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33年9月,红三军面对10万敌军的“围剿”,几经奋战、伤亡惨重,未能粉碎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的“围剿”,被迫退出湘鄂西根据地,经豫西南、陕南,沿川、鄂边境南下,转战湘、鄂、川边境地区,数次建立根据地未果。1933年底,红三军已锐减到3000余人,广大指战员饱尝了失去根据地的痛苦。到1934年3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已成定局,红三军也几乎濒临绝境,不得不离开湘鄂西,四处游击。

为了将部队的有生力量保存下来,关向应和贺龙果断地指挥红三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川东方面运动,打算攻下彭水县城,建立根据地。这个计划遭到夏曦的反对。部队不得不由彭水再渡乌江,进入贵州。这时贺龙认为部队不能再走了,如若再不建立根据地就有走垮的危险。关向应也不畏夏曦的权势,多次提出建立根据地或向中央红军靠拢的正确主张。

在关向应和贺龙的坚决斗争下,中央分局才于1934年6月19日在德江县枫香溪山村里召开会议,研究部队的下一步打算。会上斗争十分激烈。关向应严肃地批驳了以夏曦为代表的“左”倾错误,义正词严地指出:“部队整天这么东游西走的不行,要么就建立根据地,要么就设法同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夏曦却不指名地批评关向应,认为这一主张是对形势的悲观失望,是对革命产生动摇的右倾思想作怪。贺龙坚决支持关向应的意见。于是,在关向应和贺龙的坚决斗争下,会上形势急转直下,夏曦等人不得不同意对某些实际工作做一些改变。就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恢复红三军党组织和政治机关、停止错误的肃反工作、建立黔东根据地和在几个县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等项正确决议。

会议之后,在恢复红军党、团组织的工作中,关向应付出了巨大心血。他走遍了军中所有连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亲自主持登记党员,组建党支部,成立政治部等工作。他曾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去召开座谈会,鼓励战士们说心里话,使干部战士们亲身感觉到,肃反扩大化时那种人人自危、提心吊胆的气氛消失了。他还根据中央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结合红三军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红三军的政治工作制度,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政工小册子《反对好好先生》,对加强干部战士思想纪律观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打开工作局面,关向应侧重抓了地方的土改和政权建设工作。他从部队专门抽调了一批干部,以廖汉生领导的教导大队为主,加上部分警卫团人员组成了武装工作队,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到黔东、川东部分地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成立赤卫队、游击队。

1934年9月,在关向应、贺龙和红三军的努力之下,黔东革命委员会建立起来了,随后又建立起了部分游击区,黔东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关向应提出了不断扩大苏区,努力恢复生产力的方针,使这块纵横200余里,人口约20万的红色根据地保障了红三军的给养,从而结束了红三军建军以来最危险和最困难的时期。(德江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