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邓恕高。
邓恕高(1906—1975.6.27),小名庚元,今市中办事处人。
恕高父亲以开中药铺、行医为职业。恕高童年在铜仁读私塾6年,13岁时,因父亲店内人手少,就辍学当了父亲的助手,受其父的熏陶和影响。17岁时,懂得不少的中医药知识。民国15年(1926)店中生意冷淡,恕高外出从事药材贸易,无往而不利。17年(1928),与几个朋友一起到湖南长沙、湘潭一带一面经营药材 、朱砂、烟土,一面学习研究针灸医术。生意兴隆,积累剧增,资金日趋雄厚,在商界渐有名声。
民国20年(1931) 境内病疫流行,他利用针灸免费为民治病。27年(1938) 担任铜仁戒烟所所长。两年时间,戒烟烟民1200余人。28年(1939) 由曾华农介绍加入国民党。30
年(1941)县党部下令,组织社会服务处,下设民众诊疗所,恕高任所长,每天应诊几小时。31年(1942), 设立救济院,公推恕高任救济院长,在职2年,主办施医、施药、施棺,并按月发给孤贫残废人口粮,从不利用职务之便饱塞私类。33 年(1944) 成立县临时参议会,恕高被选为参议员。36年(1947) 在选举县参议会长过程中,国民党县党部的一批年轻人组成的“新派”与地方绅士三青团员组成的“老派”之间相互竞争。恕高被挟迫站在“新派”一边参与竞选工作,他看到两派之间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选举结果后,
回想自己竞是个一无所获的失利者,于是感叹而言:“官场倾轧,我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罢了。”从此,恕高经常看报纸,了解国内外形势,常与进步人士接触,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他说:“我要在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光明政策下努力学习。”是年邓恕高与铜仁其他商号创建了“私营铜仁大东电厂股份有限公司”,以汽车引擎为动力,木炭为燃料发电,供应城内军政机关商号和附近居民用电。
1949年9月,铜仁解放前夕,人民解放军派杨天源(原中共遵义县委书记)、易华轩来铜仁侦察敌情,经人介绍与恕高认识,恕高冒着生命危险接待、掩护他们,并且亲自把搜集到的国民党在铜仁的军事布防情报转交给他们。杨天源离开铜仁时,指定邓恕高为“维持会”的会长,并要他负责解放大军过境解放铜仁的粮草筹集任务。11月11日,邓恕高等人组织民众欢迎解放军进城,并负责部队粮草供应。
1949年11月中旬,人民解放军南下过境解放了铜仁,又续西进,接管部队未及时到达,境内出现了20来天的“真空”时期。传闻外地土匪来抢县城,这时过境部队3兵团10军28师留下禹化伦以联络站名义通过书信秘密指令地方绅士组织“治安会”。禹化伦与江口县的进步青年剪自强共同商量,以“禹治、前刚"写匿名信给恕高,他按照信的指示积极采取措施,以商会会长身份召集隐避在乡下的地方绅士李汤丞、王佩初等人回城,成立社会治安维持会,调集各乡
的壮丁来城防守,恕高专事负责粮饷供给。11月28日,果然有被裏协的1000余匪众来抢城,因事先有备,劫城未果。此后,恕高受“治安会”的指派,从商会拿出400块银元交给守城的杨政国作守城子弹费。在接管部队未到达之前,邓恕高还秘密地保护了过境部队28师留下的伤病员石雅均、麻排长和杨天源的哥杨星普。11月30日,解放军补训师补训1团和西进支队3大队6中队接管铜仁。恕高按照军分区司令马宗凯的指示,积极筹集军饷,安排好支前工作后,自己带着百姓到城郊去迎接解放军。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恕高积极地协助政府工作,写信规劝国民党军队溃逃在江口县梵净山一带的廖云魁团率部起义。1950年1月县商会正式改组,恕高当选商会会长。同年还当选为县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
1951年,恕高因“匪特”案受牵连,被判刑5年,刑满后,在铜仁监狱医务所任医师。他用精湛的中医技术服务劳改事业,服务社会,由于医术高超,服务态度好,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恕高成为铜仁远近闻名的中医。1975年6月下旬逝世。1982 年,邓恕高之子邓益德、邓燊德向市人民法院申诉,要求复查此案。铜仁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复查后,研究认为:“邓恕高是功大于过的,依照党‘立功受奖’和对历史问题‘既往不咎的政策,特撤销原判,对邓恕高改判无罪”。(碧江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