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惠民资金是高压线,牵涉到“三农”命脉,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3年以来,为确保强农惠民资金安全运行,铜仁市纪委监察局创新监管模式,建立和完善强农惠民资金电子监管系统,实行微机备案监管,制定和完善强农惠民资金监管制度,明确部门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和严肃案件查处等系列措施,做到了准确统计、层级管理和动态监管,保障了资金安全运行,取得了较大成效。2013年,铜仁市“强农惠民资金监管”在全省十项重点工作单项考核中名列第一。
创新微机备案管理机制,做到情况明责任清。一是统一备案管理运行格式。统一制作了“四级”统计表,全部实行Excel(电子表)超链接方式进行统计。一级表是对全市强农惠民资金的总体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单位、项目个数、资金来源及数量、资金拨付等情况;二级表是分类统计表,内容包括项目的具体名称、下拨资金文件字号、资金构成、资金具体用途、项目实施时间等情况;三级表是某项目的具体分配情况;四级表是资金到户和到项目点的实施情况。在统计方法上,实行了“四个统一”,即统计表格统一、监管范围统一、报送时间统一、统计方法统一。为使备案规范,数据准确,采取了“三级联动”方式。即:市纪委、试直各涉农部门和各区县纪委监察局同时实行微机备案管理,每月对备案数据进行“三级”系统链接,各级数据相互吻合,逐一对应,做到了准确统计、层级管理和动态监管。二是加强系统监管。将25个市直涉农部门纳入系统监管,做到应进必进。配齐配强系统操作人员,两次请软件公司专家现场教授答疑,培训全市系统操作人员1000余人次,提高了业务水平。利用系统开通QQ信息互通平台,及时对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信息互通,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督促全市涉农单位,及时准确真实地备案涉农项目。2013年共备案项目7663个、资金136亿元,公示7295个、资金136.91亿元,网络核查疑问项目458个,通报系统运行12次。三是抓好系统管理与实地核查相结合。及时组织对系统疑问项目进行清理,先后对水利行业未竣工疑问项目、省厅抽查我市32个项目及省厅抽查我市部分疑问项目进行实地复查,对农村低保、危房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进行了重点抽查。通过实地核查,及时摸清项目底数,掌握疑问项目产生原因,并及时督促整改。全市共实地核查疑问项目4次256个,发现并整改问题35个,涉及资金591.56万元。
创新“三项”工作机制,加强对资金及项目建设过程监管。铜仁市致力于强农惠民资金监管制度方面的建设,确保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一是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建立了以纪委监察局牵头,各涉农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县、乡三级强农惠民资金监管体系,制定了《铜仁市强农惠民资金电子监管系统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铜仁市强农惠民资金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公开、备案、核查、抽查制度》、《铜仁市强农惠民资金监管系统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检查”制度,规范资金监管系统。市政府出台了《铜仁市强农惠民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铜仁市纠风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为资金监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实行逐月报告制与定期分析制。市直各涉农部门、各区县及乡镇逐级逐月填报强农惠民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动态情况。由纪检监察机关定期召开涉农部门工作会议,总结监管工作经验,分析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研究改进监管的办法和措施。三是坚持强农惠民项目和资金使用公开机制与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实行市直部门、各区县、乡镇和村级“四级公开”,通过政务、村务公开栏、政府网站、报刊、墙报、公示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在公开过程中,如对有关项目和资金使用存在问题,提供准确信息或事实依据的,进行责任倒查,严格追究。
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强农惠民资金点多面广,责任重大。一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部门监管职责,督促部门对本行业领域强农惠民资金进行监管,做到“守土有责”。二是实行季度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每个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强农惠民资金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不定期地对重点县、乡及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以指导面上工作。2013年以来,全市市直部门共组织开展强农惠民资金监督检查20余次,督促整改问题60余个。在部门监管的基础上,监察、审计、财政和发改等部门联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抓好再监督工作,组织10次对财政扶贫资金、扶贫生态移民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等12项资金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并整改问题96个,涉及资金6294万元。全市共开展检查78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00个,确保了强农惠民资金的运行安全。三是坚决查处违纪违规问题。2013年重点对教育、卫生领域涉农腐败进行整治,共查处教育案件17件,查处卫生案件12件,对6起强农惠民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2013年以来,铜仁市共查处强农惠民违纪违法案件101件,党政纪处分104人,涉及金额70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77万元。
通过实行微机备案监管,创新工作机制,一是摸清了全市强农惠民项目和资金的底数。各项资金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分配去向等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实施了有效监督,又为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机关提供准确情况和正确决策。二是及时掌握了动态。由于坚持了逐月登记备案,每个项目的实施进展变化情况,各项资金的往来和使用情况等有详细的记录,便于监督检查。三是规范了管理。实行微机备案后,由于底数清,动态情况明,有效避免和防止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四是提高了效率。实行微机备案管理后,直接就能从微机数据库调阅相关资料,可以直接深入项目点开展监督检查。五是保证了效果。通过实行微机备案管理和坚持常态监督检查,全市强农惠民资金从拨付到使用,强农惠民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的动态情况都在掌握之中,对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资金的使用效果,保证了项目和资金的运行安全。(铜仁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