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玉屏县探索建立“54321工作模式”加强作风效能建设

时间:2014-04-22 21:20:56 点击:

近年来,玉屏县在作风效能建设中着力于正风肃纪、提速增效,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探索建立了“54321”的独特工作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5是“5项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要无条件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等5大纪律,决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该县大力依托党校、廉政文化基地、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三大阵地”,充分利用“三会一课”、财政纪律培训、乡镇干部培训等各类纪律培训,教育和引导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去年以来,共开展200余次廉政纪律教育培训,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25次,受教育人数达3000余人,有效遏制了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庸懒慢浮贪等不良现象。

4是“4项机制”

该县瞄准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党政机关向不找熟人办不成事开刀、在司法系统向有理有据得不到公正结果开刀、在乡村社区向没有关系得不到公平对待开刀,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反复活动建立了4大工作机制。一是纠正查处先行倒逼机制。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系统全面开展监督检查,特别在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开展明查暗访专项督查。2013年以来,开展督查58次,发出通报21期,通报批评38人,通报批评单位2个;诫勉谈话7人,免职1人,纪律处分2人。二是专项整治先行倒逼机制。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由县纠风办牵头,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教育收费政策执行情况、教育惠民政策资金落实情况等专项整治活动。2013年以来,对食品药品安全开展专项检查23次,出动人员215人次,车辆70台次,立案查处假药案2起,对查获的有害食品全部予以销毁;在教育领域立案查处3件3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挽回经济损失73万元。三是民主评议机制。为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畅通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方面纠风办联合县广播电台对县工贸局、县地税局、县教育局等11个部门22位领导开展了电视行风评议,接受群众咨询40件(次),督办40件(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股长大评议活动,组织县人大代表、党代表、群众代表80余人对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环保局等10家单位32个股(所)长开展现场民主考评,评选出优秀股长5名。四是效能问责机制。按照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的原则,在督查中对机关作风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程序,把其作风表现、业务效能纳入年度绩效考评,与单位选人用人、评先选优挂钩。2013年以来,共通报单位15个,效能问责15人,其中,通报批评12人,诫勉谈话2人,党政纪处分1人。

3是“3个管好”

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钱、权、事有关系,所以管好钱、管好权、管好事至关重要。该县大力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实行月报制,2013年预算“三公”经费1155万元,比2012年下降5.79%;积极开展“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调研、“三谈一询”、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及述职述德述廉等工作,2013年县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43人次,领导干部任前谈话44人,诫勉谈话7人,发出函询整改4份、整改通知12份;另外,还对甩手干部问题开展了专项督查,未发现“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干部。

2是“2个试点”

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大胆实施了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和县委权力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及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坚持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办事公开相结合,不断拓展公开领域和公开范围,有效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和权力的透明度;2014年该县选举产生了第九届村(居)“两委”干部,64个行政村已全部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础组织,强化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设,促进了村务监督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2个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已全面推广实施。

1是“1套制度”

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的规章制度,编紧扎严了制度的“笼子”。2013年以来,相继出台了《玉屏侗族自治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要十不准”规定》、《玉屏侗族自治县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玉屏侗族自治县乡镇与部门公务接待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玉屏侗族自治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收受礼品礼金登记上交管理办法》、《玉屏侗族自治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效能问责实施细则》等50余个规章制度,真正确保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玉屏县纪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