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措施有力。一是精心策划,组织领导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设立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纪委,下发了《关于设立铜仁市乡(镇、办事处)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铜党办发〔2014〕33号),在机构设置、机构名称、编制职数、职责任务、后勤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召开全市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各区县严格按照“六个统一”即领导统一、名称统一、机构统一、职责统一、管理统一、保障统一的要求,在6月底前全市172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全部挂牌成立,做到了乡(镇、办事处)全覆盖。二是落实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到位。每个乡(镇、办事处)特派组核定编制4至6人,每个特派组设组长一名,由派出纪工委书记兼任;副组长一名,由乡镇纪委书记担任;特派员若干,由乡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纪检监察专干或派出纪工委干部组成。全市172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共核定编制601个,实际到位515人,空缺86人,到位率87%。三是强化组织协调,后勤保障到位。为民生项目特派组协调资金901万,调整办公用房223间,通过购置、调剂等方式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录音笔、传真机等办公用品,协调61台车辆专门供特派组使用,为民生特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如石阡县将民生特派组办公经费列入县财政集中统一预算、单列账户进行管理,投入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经费达200余万元。
二、行动迅速、成效初显。一是突出重点,提高监督实效。按照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选定畜牧良种补贴资金作为专项监察项目,同时,各区县结合实际,自选1项民生项目作为县级专项监察项目,做到全市有重点,区县有特色。二是创新模式,整合监督力量。以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为纽带,整合县乡办案力量,构建纪工委监察分局、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乡(镇、办事处)纪委监察室、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民生项目监管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提升了监督层次,整合了监督力量,发挥了监督实效。进一步找准了监督的突破口,打破了监督瓶颈,着力解决了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监督乏力的问题。三是强化监督,严肃执纪问责。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办发生在农村低保评定、畜牧粮种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农村新农合报销以及落实国家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政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四是健全制度,提升工作合力。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制度。如思南县制定了《思南县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监督检查办法》、《思南县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管理考核办法》等八项制度对民生项目特派组的工作职责;开展检查的内容、方式、程序;机构、干部、业务、后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特派组工作职责更清晰、程序更规范、运行更科学,更好的发挥以纪督政,以纪促政作用。
全市特派组自设立以来,共发现问题527件,已办结138件,其中立案60件,结案43件,党政纪处分43件55人,涉及金额120.9万余元。(市纪委 综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