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以建立17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为基础,织起了保民生的“安全网”、“减震网”、“学习网”、“督查网”、“捕蝇网”,对全县各级各部门落实民生政策、民生资金使用进行了有效监督,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织“安全网”,专人抓。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民生项目监督领导小组,对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机构编制、人员选派、工资福利、人事调动等进行了明确和落实。并在365个政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中选取一名责任心强、公道正派的委员作为驻村监督员,直接参与民生项目实施、民生资金落实的监督,及时向本乡镇民生监督特别组报告监督情况。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监督体系,织起了网络分明,网点密布的“安全网”,对全县民生项目实施和民生资金使用进行了有效监督。
织“减震网”,解民惑。该县通过电视、网络、专栏等载体,采取发布信息、办理网络留言、张贴文件资料等方式,与政务、事务、村务公开有机统筹,及时向群众公示公开民生项目实施地点、规模、内容、对象等,让群众及时、准确了解相关情况,为群众解除疑惑的同时,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减少了因群众对政策理解不透而上访的事件,维护了农村社会的整体稳定,起到了“减震”的作用。
织“学习网”,强基础。特派组成立以来,该县和各乡镇特派组结合实际对工作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7月9日,县纪委选派了11名特派组干部到市纪委参加办案陪护工作,抽掉6名特派员到县纪委跟班学习,让特派组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7月11日至12日,专门针对案件查办工作对62名特派组成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案件查办知识测试,以多种措施提升了特派组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
织“督查网”,抓重点。8月18日,又从县纪委监察局抽调8名干部,从各特派组抽调34名干部,组成8个组开始对17个乡镇家电下乡补贴资金进行入驻式专项检查,要求各检查组驻在乡镇紧贴群众,认真核实每笔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同时在前期畜牧良种补贴资金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利用此次机会,再一次对畜牧良种补贴进行深入核实检查。
织“捕蝇网”,零容忍。该县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行问责问廉,切实加大了对民生项目中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构筑了一张密集的“捕蝇网”。截止8月22日,组建的17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定期或不定期,已对危房补贴、低保、良种补贴、家电下乡等民生项目落实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巡查和专项督查,17个特派组共已发现各类问题156个,正在核实问题25个,办结117个,已立案调查14件,结案10件,党政纪处分10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涉及资金47万余元,对民生项目的存在问题和腐败行为,达到“零容忍”。(印江县纪委 乐如仕 刘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