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州省印江县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三转”要求,把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放在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来抓,在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的基础上,通过力量集中、热点聚焦、理念转变、抓早抓小等四个方面,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切实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突出主业主责,聚力查办案件
调整机构聚力。进一步突出主业,取消或不再参与议事机构79个,保留或继续参与13个,把调配出来的力量集中充实到案件查办工作中。同时,落实“两个责任”制,要求各级党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县、乡(镇)两级纪委书记对办案工作负总责,及时掌握办案进展,重大案件亲自部署、直接指挥。
组织协调聚力。注重发挥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横向,对外协调检察、公安等机关积极参与,对内协调审理、执法、信访等部门配合,做到案件线索及时移送,案件调查实行“会商会审”制度,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会战”;纵向,充分体现办案工作“下管一级”的原则,在大案要案查办中抽调乡镇纪委办案人员参加,同时对一些案情复杂、涉及人员多的案件和查办阻力较大的案件,以常委包案方式,建立起上下联动的一体化办案协同机制。
建人员库聚力。建立由县、乡(镇)两级纪委以及公、检、法、审计、税务、金融等单位骨干组成的全县办案人员资源库,定期开展集中业务培训,灵活调配,不断提升依纪依法办案的层次和水平。配齐配强办案和案管力量,实行管办分离,不同常委分管,单设案管室,并建立全县统一管理使用的专门陪护队伍。
回应群众关切,聚焦案件热点
聚焦重点对象。突出重点,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查办了一批在本县有影响的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与此同时,该县紧盯民生领域,严肃查处 “一事一议”、新农合医保、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案。截至10月,该县初步核查案件121件,立案91件,结案77件,处分77人,其中正科级4人,副科级8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聚焦农村基层。充分发挥“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作用,围绕强农惠农资金发放、中小学收费、医药购销等,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加大查处力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如该县合管局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加大对该领域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了洋溪镇新阳村村卫生室窜用门诊统筹套取补偿资金案。今年以来,该县严肃查办发生在农村基层的违纪违法案件,共挖出违纪违规资金50余万元。
聚焦“四风”问题。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项集中整治,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尤其是纪律效能问题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查究,有效发挥了警示和震慑作用。今年以来,全县已组织正风肃纪专项行动19次,检查单位 589 个(次),共发现各类问题89个,处理责任人员62名,下发通报12期,各类媒体曝光问题56起。
注重统一规范,启用法治思维
用法治思维 “快查快结”。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实事求是,不搞办案指标,不隐瞒也不扩大。具体工作中改变拖拉恋战的老做法,坚持抓重点、抓要害,在加大力度的同时突出“短平快”,查清主要违纪违法事实后,“快结快移”,不“一包到底”,减轻办案压力、缩短办案周期、提升办案效率。
用法治思维管理线索。强化案源线索统一管理,先后对县、乡(镇)两级的重要案件线索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重要案件线索跟踪督办工作,保证案件线索条条有着落。实行案件线索处置和查办案件双报告制度,并逐步建立健全线索处置和报告的程序,规范查办案件的源头工作,为优质高效协同办案服务。
用法治思维强化监督。进一步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办案,违反办案纪律就是违反政治纪律”的底线思维,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落实办案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办案安全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办案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严控办案措施使用,在查办案件各环节,严格遵循纪律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做到安全检查经常化、监督管理全程化、谈话方式人性化。
扩大成果运用,定位抓早抓小
开展警示约谈。着眼于抓早抓小,对办案中发现的,反映有违纪苗头、轻微违纪行为或反映有一般性作风问题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由纪委领导分级对其进行“一对一”约谈,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近期,由该县县委书记、县纪委书记针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对全县136名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谈话。
编印警示教材。创办《印江纪检监察》刊物,每期精选该县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剖析,发放到全县党员干部手中,利用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从源头上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建立警示基地。重视本县法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并依托基地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如依托该县法院建立庭审旁听制度,根据有关部门开展教育活动的需要,适时组织党员干部到庭审现场进行旁听,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杨胜蓉 陈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