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得好可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反之,会引起严重失控的社会事件。近年来,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像“晴雨表”一样,时刻反映人们的情绪、看法和意见。今年来,碧江区未雨绸缪,加大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向的力度,着力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积极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应对处置和引导,有力地促进了现实与虚拟两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完善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为适应网络发展,针对当前网络舆情情绪性、互动性、难控性、虚假性等特点,加大了制度建设,初步建立起规范化管理模式。先后制定出台了《铜仁市碧江区互联网站管理办法》、《碧江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和网络舆论引导实施方案》、《碧江区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引导制度》、《碧江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碧江区论坛、微薄博客、QQ管理制度》、《碧江区手机报管理制度》、《碧江区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规范网络舆情管理,强化各单位责任意识,为全区网络舆情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搭建网上投诉、举报、宣传平台。为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在碧江区政府网投诉举报栏目设立区长信箱,碧江区廉政网开设投诉举报栏,区直43个涉及民生部门和13个乡镇办事处开通了政务微博,部分单位已开通了微信。自2013年1月以来,碧江区的两个网站投诉举报栏目运行良好,宣传部的“碧江宣传“、纪委的“ 清风韵“、公安局微博、碧江教育、碧江旅游在线、瓦屋乡政府微博等发挥作用较好。网上投诉举报窗口、政务微博微信的开通进一步扩大了群众表达民意、倾诉心声的渠道和网络舆情的收集、引导和宣传渠道。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为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的应对和处置能力,针对长期以来缺乏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专业人员,缺少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技巧训练,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特别是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预防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机制实际,碧江区及时成立了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舆情信息员和网评员。舆情信息员和网评员队伍由区直各部门、各乡镇办事处具有一定网络、写作能力和政治素质较好的人员组成。截止目前,全区共有舆情信息员和网评员122人。年初召开了全区情信息员和网评员业务培训会,加强对微博微信使用、舆情收集和处置、舆情信息的采写等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舆情信息员和网评员的综合能力。
四是正确引导,稳控舆情,及时处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是一项敏感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处置不当,则小事变大、大事变炸,针对碧江区网络舆情收集、整理、研判的工作滞后,没有与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相匹配的技术手段,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处置被动实际,碧江区从事件处置为突破口,力求在处置中要力求一个“稳”字,以网络稳实现社会稳。在网上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中,结合近年来网上负面舆论发布规律,碧江区采取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利用上午、下午上班前和晚间24点三个时间段输入关键词,集中搜索处置网上涉碧江区舆情,逢周末全天候搜索的 “五天三时段、周末全天候”工作法,抢抓“黄金四时间”,第一时间掌握事实真相,第一时间落地办理,第一时间形成对外通稿,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用客观的报道取得话语权,用公正的执法赢得信任权,用诚恳的态度赢得民心权,用坚定的立场赢得阵地权。比如今年的“3·12”滨江大道交通事故,对这两起舆情,碧江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写新闻通稿于第一时间发布,澄清事实真相,同时组织全区舆情信息员、网评员通过回复、评论、发帖等形式开展正面舆论引导,确保了两起舆情平稳过度,没有引起大规模炒作。(碧江区纪委 李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