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朗溪镇昔浦村龙守芝老人与孙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困难,但由于不会写申请,没能享受低保,于是对民生政策持怀疑态度。后来,村监督员通过走访发现其处境,向村委会反映,村委会核实并上报民政局,主动为她办理了“五保户”。“有了监督员,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享受的低保、救济等发生被扣留情况。”龙守芝老人对民生政策实打实的放了心。
惠民政策是否真正精准落实直接关系老百姓对政策是否认可。近年来,国家惠民政策力度空前,民生项目资金越来越多。而围绕民生这块大“蛋糕”,如何做到雪中送炭,不让“苍蝇”搅合,监督须臾不能松弛。
在民生资金监督中,铜仁市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助推民生监督工作,确保民生资金规范、高效、安全运行。今年1-9月,全市共发现问题3754个,立案707件,涉案资金6283万元,党政纪处分648件740人,移送司法机关52件57人。
扩渠道,织密监督网
近日,思南县思塘街道安化社区田茂妮拿着自己身份证,在社区里的民生查询系统机上一刷,自己的低保信息之前领了多少,这个月该领多少,一目了然。最关键的是,在菜单页面上,还有民生诉求这一模块,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里面投诉。
思南县纪委宣教室何承德介绍,这个查询平台还可以在手机上登录,享受惠民政策人员随时可了解民生项目资金的动态情况,既增加了透明度,又方便了群众监督。
这是铜仁市创新民生监督方式的一种。该市充分利用网络、手机优势,开通“我要举报”网上举报平台及“12388”举报热线,上班安排专人接听,下班、节假日期间,通过录音、留言、自动传真方式,确保热线24小时畅通,保证了群众在第一时间将举报信息传递上来。
“线上线下”举报渠道形成合力。该市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做好信访举报的受理,为做好群众来访接待工作,从年初开始,开展了市直派驻纪检监察室负责人轮流进驻群众工作中心纪检监察窗口接访,受理群众检举控告和申诉,并发现线索,顺藤摸瓜,揪出“蛀虫”。
聚焦民生腐败问题,严防民生政策打折扣,实现民生领域监督全覆盖。该市着力构建市纪委+区县纪委+县级派出纪工委+乡(镇、街道)民生监督组+村(居)务监督组织“五位一体”民生监督工作模式,成立172个民生监督特派组,公开办理流程和举报监督电话,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惠民政策,推行群众信访、问题线索、日常工作、案件查办、定期分析“五本台账”制度,以不定期明查暗访、专项监察、回访遍访等方式,打开监督“天眼”,让群众身边的“苍蝇”无处遁形,形成了监督整体合力和全方位工作格局。
压苗头,保持零容忍
“经常看到少数村干部为一己谋利,虽然得了点小钱,但却被查处曝光丢丑,真是看不清形势,吃了豹子胆,这对我们震动很大。”沿河自治县板场镇一村干部感慨。
该县板场镇枫香村陈春雷、陈荣春、陈守芝三名村干部更是亲身经历,至今心有余悸。去年,在没征得评议小组意见情况下,三人均用本人的名字为亲人申报危房改造资金,被给予警告和通报批评处分,所领资金全额退回。现在,三人坚持公开透明办理村里所有事务。
无独有偶,石阡县白沙镇许家沟村原党支部书记李良学向4户农户索取共4000元危房改造好处费;德江县潮砥镇官宅村村委会原副主任张连轩贪污两户危房改造补助金4000元;思南县思唐镇财政分局原局长易太坤因对家电下乡补贴监管失职,致使25名经销商从本分局套取家电下乡产品补贴资599万……一个个被揪出当作典型处理曝光。
通过这些被曝光的典型案例,从中可见端倪。就是不管以什么形式贪污、不论金额多少,或是玩忽职守,都要被严查严肃处理。
今年,按照省纪委“整治铸廉三年行动”要求,市委将民生监督工作纳入对区县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制定《铜仁市民生领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按照“两个责任”要求,明确整治铸廉行动由民生监管部门负责自查自纠、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完善机制的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再监督再检查,推动监管部门主体责任履行。
同时,市纪委把专项监察为推进民生监督工作的主抓手,实行“4+N”(市级每季开展1个、区县每年自选若干专项监察)监察模式,坚持“选项精准、准备充分、掌握主动、注重方式、加强督导、用好成果”原则,按照全市一盘棋、一个季度一个专项的总体安排,安排部署了家电下乡、畜牧良种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6个市级层面专项监察和“一事一议”、农机具补贴、农村低保等10余个县级层面专项监察,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反、有腐必惩,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民生监督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成果。
建机制,修缮防火墙
“郑局长,我们在第二季度民生资金专项检查中,发现桶井、枫香溪、潮砥等乡镇在落实学生营养餐补助中存在一些问题,还有违规发放津补贴,你作为教育系统主要负责人,对这些问题如何看待。”郑局长红了脸,着实捏了把汗,当即立下“军令状”。
这一幕,不是发生在小范围的约谈,而是发生在德江县警示教育质询会上,全县县直单位、乡镇都有干部参会,会后,县“两代表一委员”、县纪委、退休老干部、群众代表等还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其进行民主测评,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重要依据。该县通过建立不定期召开质询会机制,让单位主要责任人时刻绷紧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根弦。
该市各区县在补民生领域资金问题“防火墙”漏洞中,积极创新举措,完善机制,有力确保了民生腐败问题抓早抓小,从源头上扼制了腐败增量。
全市着力建立了每季度初集中启动专项监察、实行一旬一通报、半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对数据通报排名连续在后三位的约谈主要领导和零案件监督组月统计通报制度,倒逼民生监督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全市已召开2次现场推进会,约谈通报了1个区县纪委,全市172个民生监督组已实现从零案件组向“1”案件组转变。
同时,建立巩固专项监察成果制度,对专项监察发现的问题在及时调查处理基础上,要求各区县认真分析问题形成原因、梳理案件分布状态、严肃开展责任倒查,倒逼民生主责部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印江自治县水务局对100万元以下项目建立诚信档案,通过按工程质量、进度,民工工资、资料完善等情况对承包人进行打分,并建立诚信档案,60分以下将被取消第二年在全县实施水利项目资格,防止继续侵蚀民利行为发生。
石阡县在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21个部门新增设纪检监察机构,实现全覆盖。在保证纪检组长党组成员身份不变、参加“三重一大”会议不变的前提下,将县直28个部门纪检组长编制、工资、后勤保障、全部划入县纪委统一管理、集中办公。
沿河看管好民生项目资金,形成“问题调研+专项检查+整改问责+现场推进+系统规范+回茶巩固=成效”6+1“专项监察模式。
“防火墙”筑得牢,就能有效挡住“黑手”。该市将涉及民生资金项目的制度建设、教育预防等监督管理交由相关主责部门去抓落实,要求对民生政策、民生项目、民生资金进行分类,实行一项政策一套流程、一个项目一本档案、一笔资金一个台账,规范建立了档案台账备案管理,有效从源头上减少了民生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铜仁日报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