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隐形“四风”无处遁形

时间:2015-01-22 19:21:20 点击:

据中纪委网站公布,201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3085起,处理党员干部7174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646人。这是一张令人振奋、鼓舞人心的正风肃纪成绩单。

时下,作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节前送礼送红包有所收敛。但一些隐隐“四风”问题“异军突起”,开始由“地上”转为“地下”,显性变成隐性,穿上“隐形衣”。比如吃酒风,有的领导干部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变相请酒,借机敛财;赌博场所更加隐蔽,参与人员更加“可信”;大吃大喝阵地转移,“廉政食堂”掩人耳目;收受红包直搭网络快车,网购卡、电子礼包、微信红包应运而生……

绝不允许作风问题反弹回潮。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出现反弹,后果不堪设想。当前,必须依法依规从严治党管党建设党,确保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要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创新监督方法,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形成强有力震慑。

筑牢制度笼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四风”之所以死灰复燃,在于它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必须用制度来紧紧钳制,必须深入持久打好攻坚战,坚持露头就打,打彻底。廉而不勤无为,勤而不廉则贪。对待为官不为、为官不易的太平官,要“量身定做”管用的法子,制定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出台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位”,庸者“下位”,无为者“退位”,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拓宽监督渠道,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歪风陋习最怕阳光,只有把干部作风表现一一罗列,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用群众的“火眼金睛”,发现干部作风之弊。比如在农村显眼位置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发放强农惠农明白卡,让群众了解政策并实施监督;开展走基层,进农家,访民意活动,与群众交心谈心,梳理一些重要的线索等才经得起检验,才能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作风建设才能形成长效,干部作风才能得到彻底转变。
作风效能监督是整治作风的“杀手锏”,有效的监督对转变干部作风立竿见影。纠正“四风”,就要把监督检查常态化、经常化、长期化。要改变监督方式,明查暗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交叉与协作检查相结合,蹲守与常驻相结合,让“四风”干部防不胜防。坚决杜绝“虎头蛇尾”,监督 “走过场”、“一阵风”,才能力戒“督查期间战战兢兢,督查过后夸夸松松”的恶性循环,确保压力常存,动力常在。

正风肃纪,敢于动真碰硬,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典型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立案就立案,该处分就处分,绝不姑息迁就。特别要针对一些“廉政口号喊得响,白天晚上不一样”的问题干部,坚决剔除“伪面具”,打击一批,教育一片,形成震慑,以“打”的动作强化“防”的实效。让一些等待观望、蠢蠢欲动的人不敢为,不能为。(松桃县纪委  唐明清)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