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五强”举措打通民生监督“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5-10-19 09:52:42 点击:

近年来,思南县在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坚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查办案件,打通民生监督“最后一公里”。

强队伍、建网络,确保监督专业化。在全县构建“县纪委监察局--纪工委监察分局--民生监督特派组--村(居)监督委员会--小区民生监督员”的五级民生监督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县级层面,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民生监督特派工作领导机构,并整合反腐败成员单位力量,健全联动协调机制,全方位监督民生项目、资金等。乡镇层面,28个乡(镇、街道)各配齐配强1个民生监督组。村级层面,全县526个村(社区)分别设立村(居)监督委员会。目前,共聘请3000余名民生义务监督员,聘请526名驻村干部为民生监督义务监督员。

强机制、明职责,确保监督精准化。出台《民生领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党委(党工委、党组)“认真研究安排部署--督促检查落实情况--自查自纠查找问题--针对问题迅速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等监管职责,规范民生监督相关制度和标牌,统一民生监督工作各项制度。将党委(党组)支持“三转”、主责部门落实民生监管职责、民生监督组履行再监督再检查工作情况,纳入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目标绩效考核,并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

强措施、严程序,确保监督规范化。各民生监督组采取“3+2+1”工作模式(每周用三天时间进村入户收集了解情况、两天时间分析汇总信息,再用一周时间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线索进行调查核实)“走”和“访”开展日常巡查,进村入户倾听民声,走进群众“心窝子”,掏出群众“窝心事”,收集民生问题线索,惩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在专项检查方式上,严格按照“四个统一”(即:统一底数清单、检查表册、谈话模式、调查笔录)、“五个明确”(即:明确调查方式、检查内容、重点范围、完成时间、工作纪律)、“六不放过”(即:被调查对象不签字、调查材料模糊不清、旁证材料不充分、调查流程执行不到位、问题没有整改到位、有责任没有受到追究不放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专项检查取得实效。

强平台、细管理,确保监督精品化。投入50多万元购置35台触摸查询一体机,依托“清风思南网”设置民生项目监督版块,建立民生领域“网络服务大厅”,开通具备民生资金公示、民生项目备案、民生诉求受理、身份证号识别、地图导航查询等13项功能的民生项目监督查询系统。在28个乡(镇、街道)、部分村(社区)设立民生项目查询一体机,群众只需“刷刷身份证、动动手指头”就可在线查询自己的民生政策受惠情况,并可进行在线投诉举报。将150多万条民生数据信息纳入监督检查中,录入民生监督查询系统,群众可通过电脑设备、移动终端、微信平台、触摸查询机“动动手指”就能实时查看、了解各类民生政策、项目、资金情况,并可在线咨询、投诉和举报,渠道畅通、公开透明、运行规范。固定专人负责《思南县民生监督查询系统》后台收集群众民生诉求件,按照部门职责、管理权限转办到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或委局各室,限期办结。截止9月底,访问量已达25万人次,处理群众在线投诉74件。

强保障、激活力,确保监督高效化。县财政先后投入300多万元,配备6台民生监督专用车,配齐民生监督组办公用房,购置相机、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办案设备,为民生监督组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确保民生监督高效运行。

该县通过民生监督这个“抓手”,倒逼“两个责任”落到实处,保持民生领域执纪问责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2件,结案11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9人,移送司法机关4件,下发整改通知书和监察建议书29份。同时,对2个乡镇因民生信访问题处理不力,实行责任倒查,已对8名责任人进行立案处理,对10名相关责任人予以诫勉谈话,对7个乡(镇、街道)因民生监督工作不力的,开展约谈。(思南县纪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