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委监察局召开新闻通报会

时间:2015-11-02 16:26:20 点击:

请问邓局长,玉屏纪委监察局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来推动民生监督工作的?贵州日报记者向新闻通报会发言人提问。

答:自民生监督组成立以来,共发现问题2900余个,督促整改问题2845个,诫勉谈话23人,约谈13人,立案44件4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 41件42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4件4人,收缴违纪资金300余万元。

10月30日上午,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委监察局召开新闻通报会,主要是对今年以来的民生监督、四风问题、纪律审查、宣传教育、纪律体制改革、自身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部分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挑开纪检监察神秘“面纱”,提升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

长期以来,纪检监察机关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在公众的视野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了切实增强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玉屏县纪委监察局适时召开新闻通报会,把人民群众想知道的,及时、充分地传播出去,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关心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一是社会公开。及时向社会各界人士通报,参加新闻通报会的有: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代表、群众代表以及省、市、县各新闻单位记者120人。二是媒体公开。新闻通报会就纪检监察工作主业和媒体关注问题,回答省、市和县级媒体记者。三是消除误解。纪检监察机关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在公众的视野中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不挂牌”、“有岗哨”、“小黑屋”等传言总在流行,形成了“纪委就是查干部”的刻板印象。如此一来,公众不了解,干部不理解,有的望而生畏,对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适时进行新闻通报,显然能够增加公众对纪委工作的了解,进而消除误会,提升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四是强化震慑。俗话讲,“无知者无畏”。个别党员干部对纪律缺乏敬畏的原因,源于对纪委工作的不了解,自以为只要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天衣无缝”,就算有举报,也能逃严惩。而公布典型案例,纪律审查过程,无疑都是对这种侥幸心理最好的回击,体现出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意志,以及拥有一查到底的能力,使党员干部明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使党员干部更好的学习和贯彻新《条例》和新《规定》。

通过《新闻通报会》,促进纪检监察工作更加公开、更加透明,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力量,主动搭建与公众“零距离”交流平台,主动开辟阳光纪检、阳光监察新渠道,增进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了解,密切纪检监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退休干部杨宗祥说。

暴晒监督执纪问责“帐单”,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你们纪委监督别人,但是谁来监督纪委?在内部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玉屏报社记者提问。

2015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部署,持续深化“三转”,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突出民生监督,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30件31人。二、突出作风整顿,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件6人。三、突出纪律审查,查处违规违纪案件50件53人。四、突出宣传教育,全县近1000名干部受到廉政教育。五、突出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扎实有序推进24项改革工作。六、突出自身建设,诫勉谈话2名纪检干部。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魏健、曹立新等纪检干部的腐化堕落,证明了纪委不是“避风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备天生的“免疫力”。己不正,焉能正人?委局机关适时进行新闻通报,正是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党内和群众的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夏学文说。(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委   刘德军)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