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肃纪,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变化,还能给传统节日带来新气象。几乎是从羊年的春节开始,印江县纪委“见缝插针”,巧借节庆时机,采取多种措施将廉政廉洁提醒融入各类节庆氛围,从细节、从身边、从习惯进行潜移默化,喜庆祥和的中透出清新廉味,那些以小见大的小故事令人难忘。
故事一:不见“团购队”了
在节庆时段,琳琅满目的超市成为购物“盛典”,穿梭、搜物、排队、付账挤得不行。凭记忆,排队时,最怕遇见各单位、各部门的“团购”大队,凭一张购物卡,一窝蜂到超市“抢”货,那个“任性”,群众看了真是咂舌,排队时自然有了说不出口的怨气。
可是,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随便走进印江县城的任何一个超市,秩序井然,温和选购、礼貌相待的场景都还历历在目。华联、壹佳、四方、海新等大型超市里,更加引人注目的不是货物广告牌,而是“清洁如叶片,不让心灵长虫眼”、 “干干净净,品质保证,做人也当如此”、“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这样的温馨提示牌。在沸腾的物质欲望、占有欲望、消费欲望中,这样的提示及时起到了“清醒剂”的作用,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以另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融会贯通,“团购”队伍的消失也是整个社会的另一种“赚取”,那就是,风清气正。
故事二:进村送“廉”联
寒意沁骨时,春就到了。冷沁沁的场天,书协写“廉政”春联的会员们在印江天堂镇的街头,书写得正火热。四处涌过来的群众,纷纷要求要一幅回家。墨汁流淌,红纸映照,天堂镇大院村的留守老人张金明双手提着“勤字当家,开创金银通天路;廉字把关,守住福禄寿禧财”的春联,笑口合不拢了。午后下起了蒙蒙凝雨,正在替群众写春联的田谯军忍不住擦了一把鼻涕,顿时成了大红鼻子,群众看了笑,一心专注书写,他哪里知道自己顶着“小丑”鼻子居然写了一整天。
穿过寒意的我的手,指尖残留墨香,捧一幅大红春联到你面前,这是我们迎接春天的美好姿势。在印江县的朗溪镇河西村、板溪镇的凯塘村、新业乡的石板寨,纪检干部冒着寒冷,把一幅幅廉政春廉送到各家各户,偶尔也搬出桌子,在人家堂屋里现写一幅赠送,七手八脚又帮忙贴起来……
印江县纪委投入3万多元资金,组织纪检干部和书协会员赶转转场,在17个乡镇馈赠春联12000;县纪委纪检干部进村送对联3000多幅。一眼望去,那些村庄门楣红艳艳,庭院喜洋洋,民风淳朴心地净,一个新春就这样开始了。
故事三:收礼收“书信”
节庆日子,打开手机,一句暖暖的、善意的、祝福的话语让人会心一笑。今年,退休干部唐大爷感觉得,县纪委、县安监局、县交警大队、县民政局、县医院等等部门就像自己的亲戚,在勤俭节约、安全出行、衣食温饱、健康养生方面的提醒,都精心设计制作,短信页面精致温馨,让人看了内心妥帖。“这年头,不缺吃少穿,有时礼品不重要,一句关心的话更体现了对我们老百姓的牵挂。”收到短信的人都认可这样的说法。
班子连片、领导接访、干部驻村等等亲民措施过后,印江在各类节庆中更注重细节,用心细致。新年开始,县委、县人民政府就给广大返乡民工送上了10000多份招工书信,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700多人纷纷上街头、进村寨发放这份“大礼”。与此同时,全县12个部门、乡镇采取短信、微信等方式给职工、群众写信拜年12300多份。暖融融的气氛中,春天来到了。
故事四:台上“唱”廉
在印江县城的文昌公园里,人头挨着人头,把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台“请帖”的花灯小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请贴》以城乡滥办酒席风为背景,在戏里戏外透出勤俭节约、净化民风的精神能量。“一唱一合、一说一打,处处演在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替老百姓说出了厌烦、苦恼的心思,好呀!”峨岭镇麻柳村的张学军不无感叹。
“说的不如唱的好”,印江县纪委抓住这一特点,联合县文广局、县戏剧协会、京剧协会、老年大学,围绕廉洁廉政、节约勤俭等主题,创作了快板、小品、小戏、顺口溜等5部作品,借助“春节七天乐”、广场舞、社区联谊活动等平台进行展演,廉政文化春风细雨般潜入人们心中,润物无声。(印江县纪委 杨胜蓉、陈丹玲、 乐如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