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镜头】这里曾经有个“省政府”
——走进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时间:2016-01-05 15:24:55 点击: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三军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的率领下,与黔东人民共同开创的。1934年5月31日,由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的红三军攻占沿河西城。6月1日,红三军强渡乌江攻克东城;7月21日至22日,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以位于沿河、德江、印江三县交界的谯家镇铅厂土地湾为中心,创立了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黔东革命椐据地。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高原上领导广大劳苦大众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当地群众至今还称“省政府”。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后,便立即着手组建区、乡的苏维埃政权,据不完全统计,共建立了区革命委员会17个、乡革命委员会72个。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以沿河为中心的革命遗址群成为贵州七大遗址群之一,是云贵高原文物、遗址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红三军走出逆境、转危为安的历史记载,是策应中央红军实现战略转移取得长征胜利的历史见证,是现在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基地和发展红色旅游的胜地。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2006年5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共贵州省委命名为第四批“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0周年纪念。2014年8月29日,沿河自治县为纪念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在谯家镇土地湾“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举行了文艺汇演。老红军子女代表杜占柏等应邀参加纪念活动,缅怀贺龙、夏曦、任弼时、关向应、肖克、贺炳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表达对曾参加过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的老红军、老同志的怀念和为根据地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人民的感谢。
 

重温红色精神,促进廉政教育。沿河自治县把红色革命教育纳入全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范畴,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参观学习,通过重温我们党在这一时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实践,不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群干群凝聚力的有效途径。2015年4月,该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牢记历史责任,发扬光荣传统,不负期望重托,立足本职岗位,加强作风建设,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为推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沿河自治县纪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