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清明 忆一场最真的纪律和规矩

时间:2016-04-01 16:36:50 点击:

翻开手机日历,清明节来了。这“雨纷纷”的气候,被街边的菊花妆点得格外清新,春风拂面,也吹起了思念亲人的阵阵感伤。

  年长的老人,古铜色的脸,深深的刻着一道道皱纹,他笑了,像一朵绽开的菊花。

  我想他了,我的爷爷。

  爷爷80岁离世的,一眨眼都4年多了。农村常说公婆爱头孙。我妈说,爷爷奶奶最爱带我出门,走亲戚、喝喜酒,爷爷用箩筐挑着我走,奶奶就用背篓背着我去,晃晃悠悠……很可惜,年纪太小,那段记忆只能靠妈妈的描述来填补。

  孩童时代。爷爷上山,我就跟着满山跑,扯笋子、捡菌子、掐蕨苔、挖野葱……;爷爷下田,我也随着去,田埂上挖折耳根、水田里捡田螺、河边摸鱼、翻螃蟹……;爷爷赶集,还是粘着去,就为了能吃到现炸的热油粑粑,一口气还要5个,他每次都说:“别糟蹋粮食啊,要吃完,不然以后爷爷不给你买啦!”。

  爷爷出门最爱穿那件军绿色的中山装,磨起白边的口袋里,时常能摸出一颗糖给我,喊上一句:野丫头,别糟蹋粮食。

  学生时代。爷爷常常给我出题目,从“1+1等于多少?”到“我们家门前的10根竹子,砍掉3根,还剩几根?”;从“要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到“要抓紧入党,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他题目也在一年一年的变化。

  那时候爷爷脸上还没有那么深的皱纹,在家栽秧打谷、抡锄挑担,是主劳动力;在村里调解纠纷、上传下达,是老村支书。劳劳碌碌几十年,简简单单一辈子。爷爷用自己做榜样,教育我一步一个脚印,遵规守纪,踏实做完人生这道题目。

  踏入社会。我回家的时间也逐渐的减少了,爷爷都领上了村支书的“退休金”,但还是上山下田、砍柴放牛,哪家断道理,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我考上教师岗位时,最高兴的是爷爷,走哪都说“我家出了个‘女先生’”。再过了两年,我调离了教师行业,爷爷反复的嘱咐我:“你记住了,不管到哪儿工作,都要踏踏实实,忠诚本分,我们家的孩子可不能犯纪律错误……”。

  爷爷病重时,还拉着我的手说:“野丫头!我走不动了,你得按时代爷爷交党费啊!”那时,我不甚理解!爷爷身体遭那么大的罪,还不忘准时交党费。

  直至如今,一遍遍学习党章、一次次重温入党誓词、一回回聆听老革命的故事……我也逐渐领悟,似乎能够理解,爷爷的信念和信仰,一个共产党员最真的纪律和规矩。

  每一次的领悟,都特感谢、特想念。

  爷爷,清明将至,我上山来看您,为忆一场最真的纪律和规矩。

                                                                                                     (铜仁市万山区纪委 万勐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