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由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原红三军),由四川彭水出发,进入黔东地区,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贵州高原上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使红二军团结束了游击状态,为后来红二·六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打下了基础。
1934年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令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西征。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冲破重重包围,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与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二军团胜利会师。
版画再现当年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情景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正门
胜利会师后,两军领导人在木黄水府宫(现为会师纪念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并肩作战,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挺进湘西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
木黄会师纪念馆正殿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位于木黄镇街上,建于清嘉庆21年(1816年),占地面积887.2平方米,建筑面积579.5平方米。纪念馆共设两个展厅,馆内有红军标语、枪支子弹和苏维埃政府木印、苏维埃银行发行的纸币以及红军使用过的生活用具等展品。
两军召开紧急会议时使用的会师会议桌
红军廉政建设展区
两军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始终坚守铁的纪律,决不侵犯群众利益,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红军曾使用的子弹和军刀
维修前的红二军团政治部旧址
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
红二军团(原红三军)摩崖石刻
红军革命标语
地茶战斗遗址
1934年8月23日,红二军团第九师抵达印江木黄地茶,筹措给养。24日,黔敌副师长黎刚部队进攻,第九师诱敌深入,佯装“一触即溃”。25日拂晓,第九师回师地茶,联合黔东纵队趁敌不备,兵分三路夹击黎刚部队,取得了一战木黄的胜利。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
1977年7月,印江县决定在木黄镇将军山腰修建会师纪念碑,原红六军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题写碑名。2006年,国务院公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老红军段苏权(前左二)重返印江木黄,在纪念碑前与群众合影留念
“会师柏”见证两军胜利会师
“会师柏”位于木黄镇五甲村,树龄1300多年。1934年10月24日,红二军团迎接红六军团,两军便在此胜利会师。
木黄会师广场
1984年10月,举行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
80年代的木黄镇全景
如今的木黄镇新面貌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第一次会师,它把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兄弟部队联合在一起,有力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为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木黄会师是团结的会师,模范的会师,胜利的会师。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