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璇涛在十一届贵州省纪委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贵州日报 时间:2017-01-26 08:26:07 点击: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

——在中共贵州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7年1月12日)

宋璇涛

我代表中共贵州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第六次全体会议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王岐山同志的工作报告,总结2016年全省纪律检查工作,部署2017年任务。省委高度重视这次全会,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省纪委工作汇报,审议了工作报告。刚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开好本次全会、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头并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中央纪委和省委的要求部署,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监督执纪问责,纪律检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坚守职责定位,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

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省纪委常委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在行动上主动看齐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组织全省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系统学、结合实际悟,增强政治定力、坚定目标方向,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尊崇党章、执行党规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基础,以党章党规为主要内容开展“两学一做”电视竞答·演讲比赛和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切实当好党的纪律的坚定拥护者、模范执行者、有力监督者。省纪委班子成员带头到基层送党章、讲党课,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动员纪检监察干部为极贫乡镇脱贫攻坚开展爱心捐助,以实际行动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坚持以政治纪律为纲加强纪律建设,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基础。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把严明换届纪律作为维护政治纪律、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提前开展问题线索大清理、大排查,并严格按照五类标准及时处置。认真核查涉及拟提拔人选的信访举报,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会同组织部门开展换届风气巡回督查,查处违反换届纪律问题64人,分5批通报13起违反换届纪律典型问题。

把营造全面从严治党舆论氛围作为政治任务来抓。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融入党委宣传工作格局,突出政治导向、强化思想引领,扎实开展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和党规党纪宣传教育。省纪委班子成员深入党校课堂、市县基层和省直单位,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解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制作播出《贵州丁宝桢:报国爱民清廉传家》专题片,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二)持续纠正“四风”,推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好

创新监督方式。紧盯年节假期,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在节前重申纪律要求,释放执纪信号,营造崇廉尚俭的节日氛围;在节中开展全方位、多频次的明察暗访,看住重点区域、关键少数,及时发现和核查“四风”问题线索。注重对巡视、执纪审查中发现“四风”问题线索的查处。开通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微信公众号,用好网络监督曝光平台,激发群众参与对“四风”等问题监督的积极性。

整治“四风”顽症。紧盯享乐奢靡和隐形变异的不正之风,对巧立名目发放津补贴、在单位食堂内搞公款宴请、将超编超标公车登记在下属单位等问题深挖细查。开展治理滥发津补贴、违规收送礼金礼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专题调研检查,总结实践经验,改进监督执纪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撤销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廉政账户,堵住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制度漏洞。

严肃查处通报。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行为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坚持越往后执纪越严。对新发生的“四风”问题,受到党政纪处分的,及时通报曝光。十八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650起16239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4575人。党政纪处分人数占受处理人数比例,从2013年的10.1%上升至2016年的76.2%。省纪委分18批通报了9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三)深化民生监督,服务保障脱贫攻坚

强化专项监察。省纪委部署开展对信贷扶贫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专项监察,要求见人、见项目、见资金,深挖问题线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启动“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推动解决基层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自2014年开展民生监督以来,全省各民生监督组共发现问题236907个,立案26075件,党政纪处分25928人。2016年查处的扶贫领域案件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每个民生监督组平均办案8.3件。

夯实基层基础。在组建民生监督组的基础上,指导各地加强村级民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全省共配备57398名村级民生监督员,延伸了监督触角,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民生监督体系。建成1260个乡镇教育谈话室,出台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指导民生监督组开展谈话提醒和警示教育,帮助基层干部及时纠正偏差、改正错误。制定《贵州省国家公职人员、村(社区)干部落实惠民政策行为规范》,明确提出“四要五严禁”,配套建立申报、公示和抽查制度,防止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

推动规范提升。制定《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督促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分别按照不低于1%、5%、10%的比例,对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落地情况开展自查自纠,要求各级纪委严查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省纪委班子成员带队进村入户明察暗访,深入查找问题,并在民生监督专题会议上点名通报,督促认真整改、履职尽责。

(四)严格执纪审查,着力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

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建设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研判信访举报形势和腐败问题发生发展规律,找准执纪审查的切入点。重点审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积极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促进了执纪执法机关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查办案件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省管干部129人,党政纪处分97人,移送司法机关38人。2016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8702件,立案14809件,结案14173件,党政纪处分14894人,在“天网行动”中追回外逃人员12人。

规范执纪审查方式。突出执纪特色,审查谈话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有针对性地运用党章党纪、事实依据去触动和感化被审查对象,促使其深刻反省、认识错误,配合组织调查。审查和审理报告不仅列明违纪事实,还附上执纪审查对象的忏悔录和违纪事实见面材料,反映其对所犯错误的认识和态度。注重快查快结、快进快出,要求对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党员干部,要在查清主要违纪事实并给予纪律处分后,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清理纠正移送司法机关前未作纪律处分的遗留案件489件。严格执纪审查程序,规范涉案款物管理,确保了执纪审查安全有效。

探索实践“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在2015年开展大约谈的基础上,把约谈常态化作为实践“四种形态”的重要抓手,协助省委出台了指导意见,明确了预防提醒、询问示警、纠错诫勉、问责处分四类谈话和约谈形式。各级党委和纪委认真甄选约谈问题和对象,层层开展约谈,并对约谈过的党员干部按照一定比例抽查复核。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统筹考虑节点、性质、态度、口碑四个因素,依规依纪、宽严相济作出恰当处理,力求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2016年,全省共给予党政纪轻处分11881人,给予党政纪重处分3013人,移送司法机关534人,4492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清问题。

(五)加强巡视巡察,更加彰显党内监督利剑作用

坚持深化政治巡视。省委把开展巡视作为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来定位和谋划巡视工作。省委书记专题会、省委常委会及时听取情况汇报,研究问题线索处置,推动整改落实。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始终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巡视工作主要任务,要求重点检查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选人用人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实现巡视全覆盖。坚持常专结合,加快巡视节奏,对巡视过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开展“回头看”,部署开展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全面完成巡视全覆盖任务。共发现反映干部问题线索涉及503人,其中省管干部82人。积极探索开展市县巡察,推动巡察监督与派驻监督、民生监督相结合,目前已有6个市(州)、贵安新区和33个县(市、区)建立党委巡察办,对886个单位开展了巡察。

切实用好巡视成果。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反馈会议,原汁原味向被巡视单位党委(党组)书记点问题、列清单,督促落实整改责任。规范问题线索处置,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优先研办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把巡视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六)狠抓重点突破,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围绕省委提出的“为什么负责”“负责什么”“怎么负责”“不负责怎么办”,构建责任体系,督促责任落实。研究制定我省贯彻落实问责条例实施办法,细化问责对象、情形和程序,配套建立执行保障机制,增强问责制度的可操作性。组织部分市(州)和省直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向省纪委全会述廉述责,接受省纪委委员的监督。改进主体责任检查考核方式,检查前认真研判被检查地方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总体情况,检查中随机暗访,检查后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并把检查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评价内容。严格执行问责条例,对管党治党不力、“四风”和腐败问题频发、巡视整改不落实的严肃问责。加大“一案双查”力度,纳雍县原县委书记因管辖范围内连续发生多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黄平县财政局连续三任党组书记和现任纪检组长因下属贪污巨额资金受到责任追究。全省共有12个党组织、328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省纪委分2批通报了5起责任追究典型问题。

扎实推进派驻全覆盖。省委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省纪委向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新组建35个省纪委派驻纪检组,实现对106家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制定完善派驻机构报告、信访举报和执纪审查工作制度,分批听取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开展监督执纪问责情况汇报,强化派驻机构向派出机关负责的意识。2016年,省纪委派驻纪检组共立案257件,增长30.5%。

落实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要求各市(州)纪委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涉及省委委员、省纪委委员的问题线索,以及具有区域性、系统性特点的腐败案件办理情况,及时向省纪委报告。对十八大以来市(州)纪委查处县级干部情况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加强工作督导,督促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七)践行忠诚干净担当,打造过硬纪检监察队伍

结合换届加强组织建设。加强与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落实市(州)、省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省纪委派驻纪检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改进推荐考察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选优配强纪检监察领导班子。全面完成市县乡纪委换届工作,市县纪委委员中专职从事纪检工作的比例提高。在部分市县纪委推行分管执纪审查工作的副书记异地交流任职。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省纪委班子成员层层约谈内设机构负责人,督促认真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开展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走访干部家庭工作,掌握干部情况,推进廉洁家风建设。严格执行个人外出报告、出国(境)审批、办案回避、党政纪处理程序、安全保密等制度,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学会“戴着脚镣跳舞”,自觉规范言行。

对纪检监察干部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制定《关于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中贯彻落实“四种形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指导意见》,在纪检监察系统率先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认真落实“三严守九严禁”,对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作风纪律规定的行为,不姑息、不护短,严防“灯下黑”。十八大以来,全省共处理纪检监察干部519人,给予党政纪处分211人,调离纪检监察系统45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其中,2016年给予党政纪处分87人,调离纪检监察系统18人。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落实“两个责任”层层递减现象还比较突出,少数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全面从严治党仍停留在口头表态上,没有真正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执行党规党纪方面失之于宽、松、软。三是有的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面对正风反腐高压态势不收敛不收手,变着花样搞“四风”,虚报冒领惠民资金,甚至索贿受贿。四是对一些领域和环节的腐败问题,还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措施。五是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不敢担当、不会担当,自律不严、执纪违纪,甚至跑风漏气、以案谋私。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刻体会到,抓好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落实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学思践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坚决向核心看齐,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必须牵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主体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把问责作为推动责任落实的关键一招,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的应尽之责。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明党的纪律。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先于法,用纪律的尺子去衡量党员干部的言行,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坚决把存量减下来,重点把增量遏制住。必须坚持惩防并举,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腐败问题成因复杂,减少和消除腐败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要聚焦“不敢腐”,铁腕惩治、刹风整纪,保持高压态势;聚焦“不能腐”,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扎紧制度笼子;聚焦“不想腐”,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筑牢思想防线。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让人民群众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脱贫攻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二、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将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及我省政治生活的大事,做好今年纪律检查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部署,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在监督执纪问责和加强队伍管理上全面从严,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重点发力、严格监督,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发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就是重点发力的抓手。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职责,加强对贯彻落实六中全会、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省委八次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新出台的党内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坚决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自觉同违反党的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对搞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分散主义,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的,必须严肃查处,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严明换届纪律,加强换届监督。围绕产生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央“两委”人选和我省各级换届选举,认真落实“凡提四必”要求,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确保选对人、用好人。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对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除,有效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对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干扰换届、破坏选举等行为,从重从快及时查处,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突出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各级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要把对下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发现问题线索及时处置。各级纪委(纪检组)要加强对同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及时提醒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如实向上级纪委报告同级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主体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廉洁自律等情况。对上级纪委约谈函询的问题,必须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清楚。

(二)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把检查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巡视和监督执纪的重点,督促各级党组织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层层压实责任,督促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敢于较真碰硬,坚决问责到底。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问责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对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格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加强工作督导,推进常态问责。完善定期报告问责情况工作制度,加大典型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每年都要盘点问责情况,对该问责而不问责的,也要严肃问责。

(三)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

持续加压发力,越往后执纪越严。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以“钉钉子”的精神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盯住重要时间节点,加强明察暗访和通报曝光,既要严肃查处各种顶风违纪行为,深挖细查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又要注意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作口号等突出问题。对执纪审查对象存在“四风”问题的,应当先于其他问题查处和通报。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有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抓常抓细抓实,构建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四风”监督立体化机制,把专责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传统手段和网络技术、信息公开和专项审计等结合起来,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密切关注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公款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等“四风”问题的新动向,不断改进监督方式,防止反弹回潮。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修订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为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提供制度保障。

坚定文化自信,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共产党人价值观,全面总结和宣传我省近五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和经验,讲好正风反腐故事,宣传勤廉先进典型,不断坚定和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深入挖掘贵州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吸取家规家风、乡规民约、传统习俗中的精华,打造一批廉洁文化精品,引领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四)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坚决减少存量,重点遏制增量。动态摸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管党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情况,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把执纪审查重点放在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上。紧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资源开发、干预司法活动、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严肃查处国有企业负责人顶风违纪、奢靡享乐,靠山吃山、利益输送,违规盲目决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案件;严肃查处高等院校在基建工程、招生就业、科研经费、物资采购、资产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强化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健全对腐败问题及时发现、有效查处的机制,深化执纪执法机关协作配合。加大追逃追赃工作力度,使腐败分子无处可逃。

把握内涵要求,正确运用“四种形态”。准确理解“四种形态”的深刻内涵和政策要义,正确处理常态、大多数、少数和极少数的关系,严格用纪律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聚焦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第二种形态,并按照中央纪委确定的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坚持以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为抓手,深化“四类约谈”,统筹“四个因素”。认真甄别函询谈话情况,加大抽查核实力度,防止一函了之、一谈了之。坚持正确的执纪导向,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依规依纪、宽严相济作出恰当处理。对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主动改过自新的,要给政策、给出路,帮助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对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对抗组织审查的,绝不手软、严肃查处。对受到诽谤、诬告、严重失实举报的党员,要及时为其澄清和正名,旗帜鲜明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发挥执纪审查治本作用,做好后半篇文章。深刻剖析十八大以来我省查处的典型案件,查找问题症结,推进“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建设,织密权力监督网络,让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设警示教育课程,发挥严重违纪违法人员“忏悔录”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作用,真正做到查处一人、警醒一片、教育一批。

(五)精准监督、强化责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认真落实《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紧扣大扶贫战略行动,深化拓展民生监督,推动民生领域整治铸廉工作不断深入。认真落实“四要五严禁”,严格执行申报、公示、核实抽查制度。紧扣精准扶贫有计划、分步骤开展专项监察,对搞“数字脱贫”、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坚决严肃查处,典型问题及时通报曝光。

加强对农村基层重点问题的督查督办。深入推进“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做实做细访、查、问、督工作。各级纪委班子成员要带着问题,深入村寨走访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对信访排查和走访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加大对“村霸”、“寨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决不允许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侵蚀基层政权。加大对“小官大贪”、侵吞挪用、克扣强占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对线索具体、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重点督办。

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责任。坚持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对专项监察和专项行动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推动问题解决。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发生系统性腐败的,要开展责任倒查,以严格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政治巡视站位,加大巡视巡察力度。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查找政治偏差,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加强对被巡视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对人用好人情况的监督检查。狠抓巡视整改专项检查,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对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加快推进市县巡察,完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扩大巡察覆盖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巡视巡察一体化格局。

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完善派驻监督机制。完成省纪委派驻全覆盖后续工作,深入推进市州纪委派驻全覆盖,配齐配强班子,择优充实队伍。进一步理顺派驻机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派驻机构工作规范化水平。派驻机构要全面掌握被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情况,加强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派出机关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定期听取履责情况汇报,严格派驻机构干部管理和考核,对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及时约谈或调整。

关注研究监察体制改革,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旨在整合监察力量,扩大监察范围,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理解中央精神,关注试点省市改革动态,开展前期调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做好准备。

(七)健全组织、严格管理,全面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执纪铁军

加强纪委班子和队伍建设。在中央纪委和省委的领导下,抓好省纪委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探索纪委委员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坚持常委负责制,推动市县纪委分管执纪审查工作的副书记异地交流任职。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加大内部轮岗和外部交流力度。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新任领导班子成员的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岗位的需要。强化纪检机关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深化纪律检查机关内部机制改革。坚持深化“三转”,防止职责泛化等问题反弹。进一步创新组织制度,探索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分设,使执纪监督、执纪审查、案件审理等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改进案件监督管理,运用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数据统计分析,为纪检监察机关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紧扣监督执纪工作流程,完善内控机制,规范审批权和自由裁量权,防止滥用权力、以案谋私。省纪委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各级纪委要严格执行工作规则,认真查找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完善请示报告、线索处置、审查审理、涉案款物管理等工作规程,建立健全审查过程全程录音录像、打听案情和说情干预登记备案等制度,重点管好室主任,规范审查组组长权限,坚决守住执纪审查安全底线和纪律底线。强化“一案双查”,以坚决的态度清理门户。对不担当、不负责的要调整岗位,对不忠诚、不干净的要严肃查处,对执纪违纪、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对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问责。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央纪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敢于担当、不辱使命,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保障,交上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