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周日,阳光明媚。我驱车前往老家——松桃自治县世昌街道上大坪茶社区,参加堂弟的婚礼。我已大半年没有回老家了,差点找不到进村的路,印象中的乡村小路已被一条笔直开阔的二级公路取代。透过车窗,一眼望见堂弟家张灯结彩,喜气盈门,熟悉的苗歌又飘进双耳。
刚下车,我便远远地瞧见一位眼熟的长辈,正站在村口张望,之后他径直向我们走来。
“妹儿,你回来了啊!”人未到声先响,苗家人典型的热情问候。
在城里长大的我,其实并不知道这位长辈的名字,只是觉得眼熟。听他语气亲昵,心里开始估摸着他的身份,瞧这年纪和装扮应该是爸爸的同辈兄弟。我不敢失礼,赶紧脆生生地应了声:“大伯好!”
“听你爸说,你调到纪委去了?”接着他引我们进屋,询问我的工作情况,拉起家常。
“是嘞!调过去大半年了。”
“那你……”他突然压低声音,凑到我身前,“既然去了纪委,以后要对我们多多关照呐,特别是我们四组的低保。我们可都是一家人啊!”
我心里“咯噔”一下,琢磨大伯的话外音。“难道是要我利用纪检干部的身份给社区干部施压,关照他一下,‘弄’个低保?”
“低保评定是要走一定程序的,必须是群众公正公平公开地评选出来的,我可做不了这个主哦。”
“哎呀,我不是这个意思!”大伯扭头用苗语喊道:“纳田囊黛帕落呜,达系爽姐落普!(译:田哥家的女儿来了,大家快来说说。)”呼啦几下,一群人围着我七嘴八舌说开了。
“你们先挑一个人说吧。”难道有问题反映?我打断了乡亲们的话。
“去年年底,街道办事处来我们社区里组织低保评定。”大伯越众而出,“你们纪委的人全程监督,这样让我们很放心。”当他向我阐明了意图时,我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
原来,乡亲们是希望我利用在纪委的工作便利,让我的同事以后多“关照”、多来监督把关,使低保等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多大一点事啊,你们搞得这样神神秘秘,又阵仗十足的,我还以为是你们的低保有什么问题呢!”我哭笑不得,敢情我的身份已俨然成为乡亲眼中的“尚方宝剑”。
“我们最近在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都深入村寨走访,特别是针对民生领域的问题,比如低保、危房改造等,有问题都会深挖细查,你们大可放心!”我向他们解释。
大伯面容温厚,却语调洪亮,用夹杂着浓浓苗音的话一字一句地说道:“纪委的说话,我最信得过!”
我抬头深深环望了一下旧貌换新颜的老家:林立的砖房、笔直的公路……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的各项惠农政策,让记忆中的苗寨迎来了翻天覆地的蜕变。
面对乡亲的嘱托和信任,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我心头油然而生。(松桃自治县纪委 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