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群众脱贫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时间:2017-03-09 11:55:55 点击:

“支书,你早点到基地去安排哈,我现在马上出发。”2月24日一大早,印江自治县县纪委干部、乐洋村第一书记张敏,简单洗涮后,发动车子,出了城,朝着新寨镇乐洋村方向开去…。

 “去的村民多不,你要多动员群众去山上,这是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路上,张敏又不停地打电话叮嘱村主任,他所说的学习机会,就是今天邀请县农牧科技局到乐洋村作红心柚栽种技术培训。前几天,作为乐洋村第一书记,他到县农牧科技局协调,为该村争取了700多亩的红心柚幼苗,动员村民种植,全村发展红心柚产业。

  “上坡下坎,左弯右拐”从县城到乐洋村的路坡陡弯多,崎岖难行,2016年驻村以来,张敏就靠这条路进村,对于路况,他很是熟悉。

 路过学校时,车速减慢,张敏不时探出头,瞟了一眼维修好的教学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笑容里透着几分自豪,毕竟那栋漂亮的教学楼倾注了他的心血。之前乐洋完小的教学楼年久失修,破破烂烂,127名师生很不安全,去年8月,张敏协调资金20多万元,维修教学楼,新修花园、厕所,如今校园花香扑鼻、环境优美。

36公里的山路,2小时的车程,张敏便到了乐洋村,该村产业基地位于村寨后山,离村寨还有2.3公里,以前此条产业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硬化好后,干净平整,张敏开起车来,悠闲自得,不像第一次那样费力劳神,这是他跑了几个月,争取来的硬化项目。

“赶快贴标语,让全村都知道,我们要栽幸福树、种致富果,要脱贫。”一到目的地,张敏又忙着把他带来的白字红底的“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栽上红心柚,种下幸福树”等4副横幅插在半山腰,希望通过宣传,能够鼓励村民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11点培训准时开始,技术员一边讲解栽种要领,一边示范,站在一旁的张敏比谁都听得认真,看得仔细,他不时左看看、右瞧瞧,担心群众没弄明白、没听清楚,反复要求讲解员语速慢、多示范。他拉大嗓门说:“大家要认真听,记住栽种要领,这样成活率才高。”

“热包子,现蒸现卖,技术现学现栽…”.培训完后,已是中午12点,张敏与30多个村民来不及回家吃午饭,饿着肚子又忙活了起来。

 挖坑、刨土、浇水、盖土,顿时培训基地变成了栽树现场,群众们干得热火朝天,忘记了这是吃饭时间。

“支书,你下午去基地里监督,注意水不要多,坑不要打深了,我和小张去村里转转。”下午1点钟,在村主任家吃完饭后,张敏又叫上刚来该村的另一位镇里的驻村干部在村里“溜达”,一路上,他们相互探讨发展思路。

“哪个?哪个在外面…”,走到一栋破破旧旧的木房前,屋里头传来了一位老人颤抖的声音。

  “我,来看看你!”听出了是张敏的声音,老人顿时停了下来。

 老人名叫王德乾,今年70多岁,既是乐洋村一名孤寡老人,又是极贫困户,多年的脑梗塞造成他半身瘫痪。

 “这大衣、棉被暖和吗?”张敏来到老人床边,见到老人的床铺零乱,他整理了一番。

 原来,棉被和皮大衣是张敏春节前送来的。去年12月,老人取暖时,由于行动不便,不慎把火星撂到了床上,由于灭火及时,虽没酿成大祸,但老人唯一的棉被烧了好几道窟窿。

 “水、油、米还有吗?看还需要什么,我明天卖点来。”张敏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对老人的生活用品进行检查,看是否需要补齐。

 像王德乾这样的贫困户该村共有113户,张敏时常惦记着他们的生产生活。

从老人家中出来,张敏还牵挂着该村正在修建的防洪堤工程。

 以前的防洪堤是在7.19洪灾中被毁的,想起那次洪灾,张敏两眼湿润,记忆犹新。

2016年7月19日晚,印江县境内持续暴雨,张敏很担心乐洋村群众的安危,电话打不通,村里情况不明,他彻夜未眠。

第二天凌晨5点,张敏迫不及待地开车赶往乐洋村,由于山体滑坡,去乐洋村的道路中断,张敏又绕道,赶到思南天桥乡,徒步4个多小时,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赶到了乐洋村。

洪水滚滚,一片汪洋。灾情就是命令,张敏组织村民及时转移,抢救物资,统计灾情,奋战在抗洪一线。

 “防洪堤要加快进度,春上雨水多,有什么困难,我们想办法!”在防洪提施工现场,张敏与施工交谈,了解工程进度,在防洪堤资金协调、征地纠纷、矛盾调解等方面他都积极主动。

 “张支书!吃饭了!”

  “不用,谢谢了!明天还要帮老王买一些生活用品…”谢绝后,下午6点,张敏又驱车往县城。

一年来,张敏心系群众,走村入户,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先后为该村拉通网线,协调资金20多万元维修学校;协调资金70多万元硬化产业路;协调5万元维修村委会;帮助村支两委理清思路,发展红心柚产业700多亩,办了很多实事。他说:“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群众的呼声,就是我的使命,脱贫攻坚道路还很长,我肩上的责任重大,担子沉重,群众脱贫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杨秀明)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