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纷纷来铜考察项目廉政档案经验

时间:2017-04-05 11:23:49 点击:

铜仁市项目廉政档案的经验和做法在新华网、人民网、贵州日报、贵州新闻联播、铜仁日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系列报道后,其他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新华社《内部参考》、《贵州改革情况交流》、省委办公厅《信息摘报》、《贵州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工作简报》等内刊也先后采用推广,中国社科院课题组还到铜专题调研,备受关注。引来了全国各地来铜考察学习的热潮,2月23—24日青海省格尔木市考察团来铜考察,3月26—29日河南省南阳市组才前来考察,其他省、市、州也多次电话联系来铜。为何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原因是在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上铜仁探索出了建立项目廉政档案给项目建设带上“紧箍咒”筑牢“防火墙”,打好“预防针”系牢“安全带”的作用,起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监督,严防工程项目建设腐败的目的。

“项目建设上来了,干部倒下去了”,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不少干部就倒在项目建设领域的腐败上。为此,针对项目建设多、资金大、腐败易发多发等问题,通过建立项目廉政档案,带上廉洁项目建设“紧箍咒”。从项目决策开始,全面收集各个环节真实档案,严格档案标准,确定项目资料、档案建立、移交、保管等建档程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实行监督关口前移,从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开始,将项目决策、招投标、建设和验收4个阶段和项目建设、设计、审批、征地、建设条件、招投标、合同、设计变更、投资控制、工程担保、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单位资质、工程进度、档案资料、财务、竣工验收等有廉政风险点的环节全部收集整理形成关键资料归档。保证项目建设各个环节有档可查,维护好项目建设各环节的公平公正,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筑牢项目建设反腐“防火墙”。在工程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中,有领导干部或相关人员以暗示、授意、递条子、打招呼等形式插手、干预项目的记录、资料和音像视频,均纳入建档内容,为工程项目建立一份完整的项目廉政档案,盯紧领导干部或相关人员,管住权、束住手,让领导干部或相关人员不敢向项目建设伸手,不敢违规插手项目建设,更不敢在项目建设上打“小算盘”,杜绝“工程腐败”,打好防腐“预防针”。把项目决策、招投标、建设、竣工验收、项目廉政巡查、投诉处理、项目干预及项目建设实施情况等相关记录、纪要、请示、批复、签订廉政合同或廉政承诺书作为项目建设廉政档案的主要内容,实现了对项目建设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监督。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对政府采购货物、工程类30万元以上,工程建设招投标200万元以上以及抗洪、抢险应急工程等政府投资类项目(含BT、BOT、PPP、EPC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国有资产处置类项目,全部建立项目廉政档案系牢项目建设廉政“安全带”。

截至目前,全市2182个建设项目建立廉政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工程建设领域已签订项目业主、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5方责任主体廉政合同658个,已签率实现98%。2016年,全市共签约项目663个,投资总额1206.93亿元,投产项目683个,总投产率79.96%。项目建设廉政档案的建立,将违反程序、不规范、不廉政、不廉洁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档,让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较好的提醒预警作用,增强责任意识,推进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规范项目业主、参建单位和工程管理人员行为,有效防范项目建设领域人员履行岗位职责、行使权力过程的廉政风险,发挥了预防警示作用,强化了“不想腐”,有效防止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铜仁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