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加强警示教育 防止“小疾”变“大病”

时间:2017-04-24 15:15:00 点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寡人无疾。”这两句话出自《扁鹊见蔡桓公》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扁鹊发现蔡桓公“腠理有疾”,于是先后多次提醒蔡桓公及时医治,但蔡桓公都不予理会,还理直气壮说“寡人无疾”,最后,扁鹊发觉蔡桓公病已深入骨髓,无法医治,便不予劝说,没过多久,蔡桓公因病重离世。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卫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增强廉洁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4月20日,玉屏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生财通过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形象生动为全县卫计系统干部职工开展了一次内容丰富、意味深长的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课,全面解读《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

“《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食五谷杂粮的身体生点小病、腠理有疾也很正常,但是既然生病了就要及时医治、及早开药方;第二个道理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从小到大的演变。”“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是如此,从大量的案例来看,每一个人不管从违纪到违法都是从小慢慢演变到最后无可救药,有的案发时间比较长,15年、20年皆有,涉案数额从几百元开始,直至成千上亿。就像蔡桓公一样,到最后死了,才知道刚开始需要治病。”张生财同志在讲课时深入浅出地说道。

平时的工作中,有这么一些同志,当纪检监察干部监督他,对他工作中的一些小错误、小失误,以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点出的时候,他还不习惯这种状态,甚至还有一些抵触心理,就像蔡桓公一样理直气壮,认为“寡人无疾”,没有体会到纪委的监督就是厚爱,是保护我们的干部,不至于让我们的干部由“小疾”变为“大病”。

在与卫计系统的干部职工交流的时候,张生财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其实我们纪检监察工作与行医很相似,从工作的目的上来说,咱们医生救死扶伤都是为了每个生命个体的健康,从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来讲,我们不是为生命个体,而是为每一名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健康提供监督、保护和“望闻问切”的作用,“望”就是睁大眼睛看看这个党员干部是怎样工作的,从言语、行动看看他对上级、对下级的态度;“闻”就是听一听周边的干部、周边的党员、人民群众和组织对他的评价,所以我们在干部考察时会有“征求意见”,这就是在观察这个同志;“问”,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展大约谈、函询谈话,必要的时候把同志请过来,问问有没有这么回事,这个事怎么说,如何解释;“切”就是在反问?通过“望”“闻”“问”来反问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否符合在这个岗位,是否符合工作调动。

张生财同志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融入我县卫计系统,纪检监察系统,结合《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相关规定、要求,全面讲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时代性、迫切性。同时,借助身边典型案例,阐述了我们党员干部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做一个忠于组织、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合格党员。

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启迪着我们:所谓医者“仁心”,作为医生,对患者要有一颗“仁义之心”、一颗“父母之爱”,做到厚道,懂得关爱;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要向扁鹊三兄弟学习,特别是扁鹊的大哥,因为扁鹊的大哥在人还没有生病的前兆时,预测到病,并及时提醒预防。纪检监察干部更该如此,要时刻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哪些红线不能踩,哪些底线不能碰。同时,要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始终坚持“扯袖子、打板子、抽鞭子、戴铐子”的宗旨,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不断推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上新台阶。(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委 缪继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