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监督“神经末梢”向基层延伸,规范“微权力”运行,严查群众身边“微腐败”,切实打通民生资金落地的“末梢梗阻”。2017年,全市民生领域立案1641件,党政纪处分1791人,移送司法机关25人。
完善民生监督体制。组建174个民生监督组,发挥全市2684个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建立县级纪委+县级派出纪工委+民生监督组+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五位一体”监督“链条”,实现村级监督全覆盖。创新“4+N”专项监察模式,按照“见人、见项目、见资金”要求组织开展城乡低保等4项专项监察,实现资金项目监督全覆盖。
畅通民生监督渠道。在市纪委监察局网站开设举报栏目,各区(县)纪委开通“12388”信访举报电话,建立集“公开、查询、举报”于一体的民生大数据平台,提供身份证扫描、手控触摸、语音播报等举报服务。设立民生信访服务点,公开民生监督组联系方式,实行定期定点接访接待群众制度,制定群众信访、民生问题线索收集处置和问题查处情况三个登记簿,广开群众诉求大门。以“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民生监督员进村入户“大走访”,排查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搜集问题线索。
严明民生监督纪律。围绕“护民生、促脱贫”主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2017年,共查处执行扶贫领域各项政策走偏变形、不作为、慢作为等148人。问责民生领域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513人,其中党政纪处分23人、诫勉谈话158人、通报332人。强化警示教育,快查快办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宣布基层干部处分决定时,必须在案发村组和问责对象所在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公开案件查处情况,剖析案件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整改建议,警示警醒身边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铜仁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