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自治县“夜巡”纪检干部在黑水镇大山村开展暗访督查工作。
近日,铜仁市沿河县纪委监委组建“夜巡暗访组”对脱贫攻坚一线驻村干部工作作风和成效进行了一次“体检”,严防驻村干部“走读”现象。
记得那天是周五,时针指向下午18:00,下班时间临近,我正在将电脑桌面上的工作打包整理,突然电话铃声响起。
“都下班了,办公室打电话应该是有紧急事情吧!”我立马接通电话。
“小田,马上到会议室开会,有重要工作安排!”应该是紧急任务,我没有多问,拿着笔记本就出了办公室。
到达会议室时,会场一片宁静,大家表情清一色的严肃,我一丝粗气都不敢多喘。
“人员都到齐了,好,大家把手机关机,从现在起一切安排都是秘密,大家要严守纪律,绝对不可以走漏风声,此次‘夜巡’,主要针对……”十分钟不到,任务就安排部署完毕,一行人火速下楼,匆匆赶往各自的“夜巡”地点。
19时许,7个“夜巡”暗访组全部出发。车窗外,县城华灯初上,乌江上空渐渐腾起烟火气息。
第一站,我们来到沙子街道黄金村,此时夜幕降临,农户家中照亮了盏盏明灯,路灯下一群小孩正在飞奔打闹。我们的车在黄金村村委会门口停下,看到门窗紧闭,灯光全无的村委会大楼,大家的表情十分凝重,我的心一揪,拳头紧握。
“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叫什么名字?驻村干部又是哪些人?”我立马翻开文件,查询该村驻村干部的名字和单位。
嘎吱……正在大家讨论的间隙,村委会大门被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位年轻人。
“村委会就你一个人吗?其他驻村干部呢?你什么时候到这个村的?对村情掌握如何?‘大走访大排查’工作进行到哪个程度了?你们村有发展产业吗……”
“我们村辖14个村民组,有330户1540人,其中贫困户97户……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大走访大排查’录入工作……我们村发展了空心李600亩、辣椒150亩……”面对纪检干部的提问,第一书记陈亭回答一口清,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带领全村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他都有清晰的规划,并且都正在努力实施。
听到第一书记陈亭的回答和描述,透过他坚定的眼神和干劲十足的身躯,我似乎明白了驻村的意义。驻村,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坚守;驻村,是为了心中那颗活跃跳动的红心;驻村,是为了群众那满含期待的眼神。
晚上21点,我们到达第二站——沙子街道板桥村、白泥村和明星村。
我们离开明星村时,已是晚上22点30分。白泥河在月光照射下,河面披上了一层波光粼粼的外衣,给寂静的乡村夜晚增添了斑斓的色彩。
晚上23点,我们到达第三站——沙子街道大漆村。原本以为在这个时间点,村委会应该不会有人的,但当我们走进村委会的围墙时,只见村委会灯火通明,驻村干部、村干部和部分群众正在会议室讨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事宜,一间办公室里驻村干部正在电脑前录入资料,面对前来“夜巡”的纪检干部他们大吃一惊。
“这位大哥,请问你对你村的驻村干部工作评价如何?”纪检干部单独询问该村群众。
“我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自从我们村的谌书记来了后,我们村变化真是大,桃子产业发展起来了,路灯也安装好了,村容村貌变化确实大……”大漆村村民朱某如实述说着第一书记谌洪强来驻村后村里发生的变化。
“驻村就应该是这样的,吃住在村,心系群众,你们要继续规范阵地建设,让村委会成为带民致富的坚强后盾,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动群众一起同步小康!”临走时,“夜巡”干部反复叮嘱驻村干部。
月亮已划过半个天空,接近5个小时的“夜巡”暗访赶在零点钟声敲响前收队。车窗外,是皎洁的月光照射树枝浮动的身影;车窗内,是“夜巡”纪检干部或欣慰或担忧的表情。“夜巡”纪检干部们有对发现的问题担忧气愤,还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也曾被驻村干部的正能量感动而欣慰,当场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此巡,可谓收获满满,必将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照亮前行的纪律“警示灯”!(沿河县纪委监委 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