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丹心铸忠诚。70年来,在省纪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铜仁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推进铜仁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切实担负起保驾护航、排阻清障的政治责任,以不变初心书写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抓“主线”——打好“主动仗”
70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先后开展党政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冤假错案平反、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中央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查“七个有之”问题。出台实施意见、制定责任清单、开展分级约谈、推行纪实管理等,问责追究916人,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的指示要求,结合铜仁山水特色,提出‘一区五地’目标,全力构建风清气正净地,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市委书记陈昌旭说。
出台《关于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全力构建风清气正净地实施意见》,既管护好全市8100多个基层党组织、21.45万监察对象这片“森林”,又管护好190余名县处级党政“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1300余名市管干部和1.26万名科级干部这片“森林主干”,全面推进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监督执纪、基层治理“五个涵养地”建设。
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据省民调显示,2018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达91.17%,比上年高出4.35个百分点。
明“底线”——擦亮“正义剑”
70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狠抓《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贯彻落实,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等,端正党风、严肃党纪。
党的十八大期间,扎实开展“三个开刀”专项行动,在党政机关向不找熟人办不成事开刀、在司法执法系统向有理有据得不到公正结果开刀、在乡村两级向没有关系得不到公平对待开刀。2017年,《铜仁市“三个开刀”破解三大顽疾》案例入选中央改革办《改革案例选编》。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规定,深入开展“一个清理”“两个专项治理”“三个回头看”,严防不正之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39起288人,党纪政务处分265人。坚持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重点,聚焦管党治党、服务群众、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6个方面23类突出问题,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26起140人,党纪政务处分133人。
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用好纪法“两把尺子”,守好“双安全”底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2018年以来,全市受理信访举报2850件,立案3206件(其中涉及县级干部56件56人,“一把手”117人),结案2973件,党纪政务处分3025人。严肃查处熊林、余良华、戴刚、吴洋富等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91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和交待违纪问题。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6365人次,其中第一、第二种形态6104人次,占比达95.9%,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震慑遏制和政策感召效应日益凸显。
划“红线”——铸实“监督链”
70年来,从开展乱涨物价和“官倒”问题查处,到“三乱三强三不”整治;从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到实施工程项目廉政档案建设等,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三转”,全面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着力推进“蝇贪”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护民生、促脱贫”“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访千村进万家”、4+N专项监察,重拳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创建乡村“微权力”清单制度,重点加强对基层“六小长”监管,探索村务监督管理“五小机制”。2018年以来,全市扶贫民生领域发现问题3154件,立案2910件,涉案金额1.6亿元。《贵州铜仁运用“五步工作法”加强脱贫攻坚纪律保障》做法,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2019年第10期专期采用。
坚持把扫黑除恶和“蝇贪”整治结合起来,持续推进“破网打伞”工作。自2018年3月该项工作启动以来,截至2019年8月底,涉黑涉恶线索查结率87.33%,“三类问题”共立案80件。中央扫黑除恶第19督导组下沉调研期间,对铜仁市“三督促三责”机制充分肯定。
修订完善《二届市委巡察工作规划》,聚焦“六个围绕、一个加强”深化政治巡察,坚持发现问题与整改落实并重,常规巡察与专项巡察结合,积极探索构建“市县同步、交叉巡察、提级巡察”立体巡察格局,推动建立市县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稳步推进任期巡察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巡察1429个党组织,市级巡察覆盖率62.6%,县级巡察覆盖率58.46%。市县巡察发现问题10997个,整改率90.62%。
筑“防线”——织牢“护廉网”
70年来,随着“三讲”、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思想同心同向、工作有声有色。
劲吹“廉风”,常念“廉经”。举办纪念纪检监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净苑杯”廉政书画摄影作品大赛和廉政小品大赛、党纪法规知识竞答赛、“纪检人和我的祖国”演讲赛等。从廉政文化“八进”到“两条例四准则”宣讲,从开设“百姓问廉”栏目到创办双月刊《铜仁净苑》,从编制《铜仁市纪检监察系统退役军人风采录》到拍制《我和我的祖国》MV视频等,无不凝聚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制定《铜仁市党员干部普纪教育工作规划(2018—2021)》,打造铜仁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宣布处分同步开展警示教育1630场次,开展回访教育1150场次, 在全市175个乡(镇、街道)开展3轮扶贫领域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展,全力营造学纪、懂纪、守纪良好氛围。“廉政大家谈”电视栏目入选2017年《中国反腐倡廉蓝皮书》。2018年7月,铜仁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批复,成为全国第8个、全省唯一廉政理论研究基地。“一案一整改”做法被《人民日报》刊载。
树“高线”——锻造“生力军”
70年来,铜仁市纪委经历了六次重大体制改革:1950年7月,中共铜仁地区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1955年11月,撤销中共铜仁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建立中共铜仁地方监察委员会;1978年12月,恢复重建中共铜仁地区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1988年1月,铜仁地区行署监察局成立;1993年5月,中共铜仁地区纪委与行署监察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18年1月,整合监察局、检察院反贪、反渎和预防职务犯罪力量,组建铜仁市监察委员会。1950年成立中共铜仁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之初,仅有6人。而今市纪委监委机关共有186人,整整是70年前的31倍。
近年来,全市蹄疾步稳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和人员转隶,全省首家县级监察委员会在松桃县挂牌,10个县(区)监察委员会率先在全省完成挂牌组建。出台《铜仁市推动监察职能向乡(镇、街道)延伸的实施意见》,在乡镇(街道)设立派出监察办公室。
律人先律己,打铁自身硬。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年暨“讲忠诚·勇担当·显本色”主题活动。制定《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规范》、出台纪检监察干部政治考察办法、严明纪检监察干部“十带头”“十严禁”要求。全市首批10名特约监察员“上岗”。区(县)纪委监委内部督查覆盖率达100%。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持续推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三转’,守初心增定力,担使命抓落实,扎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夺取铜仁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蒋兴勇说。
潜心耕耘结硕果,砥砺前行谱新篇。从1996年1月铜仁地区纪委、监察局被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人事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到2019年6月25日德江县纪委监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一路收获成果、载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