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九纪纪检监察组组员曾惠敏入户走访贫困户
“你分的是哪几户贫困户啊?”
“听说这几户有点偏远,还有点难‘伺候’……”
作为纪检新人的我,在组织的安排下,也有了自己的3户结对“亲戚”。没有做过帮扶工作的我,感觉很茫然,不知该怎么开展工作,又听见很多同事说有的帮扶户不好相处,一下子让我对结对帮扶工作没了底。
......
“小曾,走,我带你去认识下你的‘亲戚’。”11月15日,派驻纪检组组长聂益平对我说。
于是我买了一点水果,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的路。
骆象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山路蜿蜒崎岖。本以为通村路会是土路,一路上会很颠簸,但没想到从县城直到村里,都是硬化了的大道,并且道路旁都安得有护栏。聂组长给我介绍了骆象村一共有8条通村公路,这让我很吃惊。
一路上,除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就是在考虑和帮扶户第一次见面该聊什么,怎么聊呢?会不会很尴尬呢......思考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到了骆象村委会,由于自己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村主任热情主动地带着我开始了第一次走访。
“吴光荣,快过来,你的新帮扶责任人,来看望你了......”
顶着烈日,正在太阳下和村民一起搬砖的他,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小步跑了过来。跑近了才发现他竟然只有一只手臂,皮肤黝黑,衣着简单。
“是这样的,我是江口县纪委的曾惠敏,以前帮扶你的同志因为调整就换成我了,以后请多指教,我看你们在做工,这里有点水果,刚好可以解解渴,赶紧吃点。”我仓促地说。
“真是感谢,您太客气了,我手脏,去洗洗……”吴光荣微笑着说到。
之前我还以为贫困户都是胡搅蛮缠、不讲卫生的“懒汉”。可吴光荣虽然他身体残疾,第一印象就折射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乐观的心态。
他在小溪边洗完手后,热情地接过水果。
“叔,今天太阳这么晒,中午还是多休息会?”
“没事的,我们一天晒太阳已经习惯了,别看我这老头只有一只手,干起活来,也不差年轻人。”
“我和你讲呀,曾主任......”
“叔,就叫我小曾吧!”
“好,小曾,感谢你们这些帮扶责任人,更感谢党的政策好啊!要是没有党的关怀和你们干部的关心,那还有我。”
......
随后,我们聊了家常,他和我说起了很多他的故事。
在与他的交谈中,让我了解到,他虽然看起来年轻但都五十多岁了,都是做爷爷的人了,平时在家做点小工,养点家禽,非常能干。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谦虚有礼。这突然刷新了我的认识,改观了对“穷亲戚”的认知。
这次走访完全打消了我对帮扶工作的茫然和对贫困户先入为主的“偏见”,这不仅是因为吴光荣的自力更生,更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结对帮扶,不能是形式上的走过场,而要真正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戚”看待,以心换心,站在家人的立场上去关心和关爱他们。只要自己是真心相对、真情实意,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日常中多倾听他们的诉说,为他们答疑释惑,闲暇时大家一起拉拉家常“摆摆门子”,就必然能够与贫困户“心连心”。
有了这次走访的经验,在以后的帮扶活动中,我相信一定能和我的“穷亲戚”融为一体,我也一定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们,在这条“脱贫致富”之路上,为彼此留下美好的回忆。(江口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九纪纪检监察组 曾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