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三个三”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时间:2019-12-04 14:50:17 点击: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铜仁市始终坚持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这一重要目标摆在突出位置,紧盯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探索出“三个三”工作法,把专项整治作为常规重要工作抓具体、抓深入,逐步形成常态化长效性工作制度,解决最急最忧最盼难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注重统揽统筹,“三坚持”合力整治

一是坚持部门互动。20家牵头市直单位、12个区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及时围绕4大类19个整治项目制定整治方案。市纪委市监委组建12个督导组,聚焦“关键少数”,强化“头雁效应”,把全市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示范带动、协调推动专项整治情况作为市级重点督导内容,开展专题督导,层层压紧压实责任。

二是坚持上下联动。探索形成“市纪委市监委牵头抓总、市直单位各负其责、区县党委政府主抓、社会各界参与”联动整治机制,强化统筹协调,确保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有人抓、能落实。以实行“项目制”为抓手,建立市、县、乡、村联动整治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市级共梳理上下联动整治问题16个。

三是坚持群众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公告、设立举报信箱、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等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广泛参与专项整治的浓厚氛围。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纳入整治台账,逐一分析研判,制定整改措施。专项整治以来,共收到投诉举报193件,已办结143件。

注重精准精细,“三明确”靶向整治

一是明确整治内容。相关责任单位党组织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和‘微腐败’问题,统计造假”4大类19个整治项目,通过全面摸排、动态排查、及时研判、定期统计等方式,以牵头市直单位和区县为主体,认真查找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细化整治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明确整治措施。在真查问题的基础上,逐一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找准症结、精准施策、靶向治疗,真刀真枪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开。查找的1423个问题,已完成整治1017个,整治率达71.5%。在全市175个乡镇(街道)开展扶贫领域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集中通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30个,通过查处一案、教育一批、警示一片、规范一类,切实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三是明确整治责任。根据职能职责,分别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厘清职责任务。定期开展“回头看”,探索建立“看主要领导是否重视、看整治责任是否压实、看整治问题是否聚焦、看整治过程是否扎实、看整治效果是否真实、看长效机制是否建立、看特色亮点是否总结、看整治成果是否公布”八个方面从严从实的常态化督导机制,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把整改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确保整治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市纪委市监委“一周一调度”,按周更新整治台账,及时反馈审核情况,确保专项整治问题查准、查实、查全。

注重治标治本,“三强化”长效整治

一是强化开门整改。探索建立直面群众的信息公开机制,主动公开举报方式、整治内容、整治成效,发放宣传手册6.2万余册,公布举报电话271个,对外发布信息192条。全市32家有关市直单位和12个区县向社会公布了整治内容,向社会公布完成整治问题238个,集中两批通报整治成果。

二是强化追责问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职能职责,把专项整治情况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把受理企业、群众投诉作为重点,对发现问题未列入问题清单的单位进行追责问责。通过重点抽查、明察暗访、走访了解、座谈交流等方式,督促主体责任部门履职尽责,杜绝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做到整治不全面的绝不放过、整治成效不明显的绝不放过。专项整治以来,共发现问题线索97个,立案97件,党纪政务处分150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点名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批15人。

三是强化建章立制。坚持标本兼治,针对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源头治理、源头监管,全市共建立和完善制度45个。比如,市纪委监委建立健全“六小长”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出“五小”监督机制。今年前10个月,查处基层站长、院长等“六小长”443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