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紧扣大扶贫战略,探索实践“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组+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街道纪工委)+村务(社区)监督委员会”的“五位一体”扶贫领域监督模式,聚指成拳,“五力”齐抓,织紧织牢监督执纪网络。
县纪委(监委)全力主抓,织密监督网络。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扶贫领域整治蝇贪三年行动2018-2020年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第三纪检监察室牵头全力主抓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明晰“五位一体”各机构的职责。拟定扶贫项目监督流程图,建立定期研判制度、归口备案制度等,坚持每月定期召开民生监督工作调度会,全力发挥统筹统揽和组织协调作用。
县委巡察(组)协力同抓,织补监督网络。印发《十三届县委巡察工作方案》,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及民生监督专项监察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等纳入巡察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哪个方面问题突出,就巡察哪个方面。建立问题台账,严格实行销号管理,督促被巡察党组织切实担负起整改的主体责任,做到认识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整改不放过。十三届县委以来,共计开展五轮巡察,巡察县直部门39个、乡镇(街道)11个,向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51条,发出整改意见书25份,巡察震慑力得到彰显。
派驻纪检监察组倾力主抓,织牢监督网络。稳步推进派驻机构改革,成立9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归口开展监督工作,配强监督力量。建立派驻纪检监察组和纪委(监委)班子联系指导乡镇纪委(街道纪工委)制度,牵头参与和督促指导乡镇(街道)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纪委(监委)班子带头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累计走访群众2300户。采取“责任分级、上下联动、全面覆盖、齐抓共管”的监督模式,组织开展农村种植产业扶贫、“组组通”公路等7个项目专项监察,共发现问题192个,党纪政务立案184件。
乡镇镇纪委聚力紧抓,织密监督网络。乡镇纪委(街道纪工委)认真落实 “三转”要求,集中精力抓好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在监督对象上,紧盯村“三职干部”、基层站所负责人等掌握公权力人员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执纪;在监督领域上,紧盯危房改造、低保评定、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保障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开展监督执纪。建设“贵州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变“传统监督”为“科技监督”,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为民生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坚持用深、用透、用足监督系统功能,将前端信息公开,让群众参与监督,打通民生监督“最后一公里”。设置60多个问题比对模型,通过比对,核实问题数据795条,清退225人,追缴85.61万元,立案处理31人。
村务监督委员会合力齐抓,织细监督网络。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盯住“微权力”,整治“微腐败”。各村居依程序选举产生村监会,按照每村3名人员配齐配强374个行政村居村务监督员。统一制定村监会人员职责、村务监督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明确监督的范围、重点、程序,做到监督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积极开展村务监督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全年开展培训十九期,培训村务监督员1320人(次)。(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