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紧盯与群众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乡村两级站长、所长、校长、院长、村长、社长(各类专业合作社)“六小长”权力行使,通过梳理权力、规范流程、强化监督等措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以来,该县已公布行政权力2668项,办理审批事项13.4万件,删减证明材料56项,减少申请材料742项,问责处理违反清单制度的党员干部12人,行政效能大幅度提升。
梳理权力清单化。深入县直部门和部分乡镇、街道调研座谈,对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管理、服务职能进行梳理、归纳、审核,最终确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六小长”权力清单72条。针对72项“小微”权力,按照目的、任务、职权范围进行分类,以“一事一清单”的方式详细制订《沿河自治县乡村“六小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每项权力清单包含权力事项、权力来源、风险点、风险等级、风险防控措施、流程图,为“六小长”干部行使权力划定“边界”。
规范用权流程化。指导各相关单位简化办理程序,配套制订权力运行流程图,确保群众一看流程图就知道所办事项的具体步骤,并享有一次性告知、限时答复、按时办结等权利。同时,制订《沿河县村干部行为规范》和村干部履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重申纪律要求,明确村干部执行每一项权力,都必须“看图做事”“照单操作”,真正让“六小长”权力在制度“笼子”里规范运行。
宣传引导立体化。通过公开栏公示、单位醒目位置张贴、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公开“六小长”权力清单内容和办事流程。向广大群众免费发放《沿河县基层“六小长”权力清单72条》宣传页5万余份,同时将“六小长”权力清单制度纳入基层干部经常性教育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党员大会、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对72项基层“小微”权力逐类逐项进行讲解,促使基层党员干部真正掌握“六小长”清单内容,营造学清单、知清单、用清单的良好氛围。
示范引领规范化。率先在团结街道开展“六小长”权力清单示范点打造试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明确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打造2个农村“六小长”权力清单制度示范点。同时,针对示范点运行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形成制度机制成果,不断完善基层“六小长”权力规范运行体系,起到以点带面、辐射推动的作用。
过程监督透明化。各单位通过设立举报信,悬挂《监督举报牌》、《告知监督牌》,制作《现场办结告知书》、《受理告知书》、《暂不受理告知书》、《不予受理告知书》,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发挥村务、院务、校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多渠道收集影响基层“六小长”权力规范运行的问题线索,对“六小长”权力清单制度执行情况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严查违规违纪行为,以严肃问责倒逼“六小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有效落实。(沿河县纪委 陈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