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抗“疫”的那天

时间:2020-02-21 17:28:01 点击:

这是连日来难得一见的好天气,云层变薄,太阳贴在窗前,远处的美人峰轮廓明朗,长长的街道上人影一两点。小城紧紧捂住往日的喧哗,清寂又空阔。

七点,我赶往单位值班。带班领导是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徐文强,他已早早等在办公室。八点,值班人员一一到齐。办公室的一角有便捷食物,方便面的气味每天都在这个房间充斥,没有人嫌弃,忙匆匆捞上一碗就出发了。

决胜时期,做到严防死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依旧是督促各执勤点和村镇各卡口。道路蜿蜒,这些临时设置的卡口成为一道安全屏障,每个家在里面才能安好如初。

印江县城区——板溪镇——杉树镇——中兴街道,我们选择的督查路线要绕山绕水绕过很多村庄,绕成了一个圆。这个圆上站立着很多守护人,日夜不辞,人人都能察觉,有一种严密和牢固被铸造在这个圆上,直到一切都完满无恙,才能安下心来。

今天不是赶集日,场天暂时从民众的时序中被按下了暂停键。在小镇的路口居然还有人开着斗车兜售果蔬。在村镇,这居家不出的日子是有些清淡无味,一点点响动就能吊起村民们的无限趣味,所以,买的和看的都围了过来。围拢在那里也没有哪一个是戴了口罩的,挑拣择选,讨价还价,唾沫横飞。我们下车劝解,解散人群。徐文强拨通了镇党委负责人电话,告知这一幕场景。好在人们立马就散了,买菜的斗车也归顺到了小镇的固定销售点上。抗击疫情的意识在群众头脑里,一唤并清醒。

在板溪镇与杉树镇接壤处的卡口处,有人喊了我一声,我一时没认出来。他戴着口罩,眼有血丝,棉服上积了细尘,手上摊着登记表,在查问一辆打算过卡口的车。徐文强和王相勇在过问这个卡口的值守情况,我却在脑海里细细辨别声音,努力搜寻这个喊我名字的人。啊,这不是涂鹏?他在镇里值守已经十多天,原先不在这里,因为要照顾好敬老院里的老人,涂鹏主动请求来这个卡口值守。这里是去往杉树镇的主通道,任务相对较重。二十四小时两轮班,夜幕来临时,涂鹏会与在城里闭门不出的两岁女儿视频一会,与家人相互道平安,然后又投入到执勤中。小小帐篷在夜色中透出三两点橘色灯光。

像涂鹏一样带着口罩不易辩认容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我叫他们战士。

在一处卡口,一个村医手拿电子体温计,在测量过往人员的体温,而白色大褂和帽子却忘了戴。徐文强看得十分细致,却是婉言提醒她穿上工作服。在中兴街道卡口处,我们看见值守人员手臂上戴了“党员先锋队”袖套,派出所干警制服不离身。也有群众问起卡口何时拆,干警会大声说:“疫情当前,警察不退!”亮明身份,是一种无言的信任和接纳,这时的“以貌取人”反倒能让群众认为值得信赖和内心稳妥。

中午时分,堰塘村卡口处的露天火锅令人感动。街道干部日夜值守,群众不忍见他们天天吃方便面、饼干和饮料,从家里端了猪脚火锅到卡口处。豌豆尖是从园子里现摘的,野葱拌糊辣椒也是现调的,对了,做这顿饭时还是一直戴着口罩的,你们就放心吃吧,灾难面前,相互支撑,一起抗击他X的病毒。粗话加饭食香,显得格外亲近,大伙便热乎乎地吃了。

摩托车笃笃笃地开来,在中兴街道去往主城区的卡口处,派出所长严江林把车拦了下来。来人直说,我们不出去,不出去。车后位的大姐下来了,将车上的两箱饮料、两箱饼干直溜溜抱进了帐篷,原来是给值守的干部们送吃食的。他是中兴街道大坑村的精准贫困户陈仕祥,2019年全家搬迁到了县城南湖小区,女儿是村医,一直在另一处卡口上工作,女婿骑车载她送来这点心意。看得出,陈仕祥没有更多好听的激情的话要说,这几箱食物是他最朴素的表达。我悄悄留了照片,怕喧闹了干群之间这种默然的体恤和理解。

经过的大多路段都在改扩建,有些颠簸,正好可以看清土坎上那些标语:“返乡要记住,马上找干部”“不走亲,不出门,好好陪家人”“口罩戴好,防控趁早,没事不往街上跑”“不走亲,不访友,麻将扑克不伸手”……新泥衬映着红字,条条都是“硬核”,接地气,易传送。看了这些标语,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了。(印江县纪委监委  陈丹玲 )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