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史海钩沉】鞠躬尽瘁的成世瑄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02-26 09:02:01 点击:

图为成世瑄的书法作品

成世瑄(1790-1842),铜仁市石阡县下屯人,字师薛,号琨圃,亦号兰生。其曾祖父成仁,系清朝乾隆乙丑进士;其父成应受,字谦菴,为清朝思南府学廪生。其母方氏,为石阡县龙井乡柏杨寨人。成世瑄自幼聪慧过人,在其父母的严格教育下,14岁时便在石阡府学考试中以第一的成绩考取了秀才,不久又考取了廪生。嘉庆十八年(1813年),成世瑄选拔贡生并在乡试中中举。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成世瑄与石阡张海澜、徐培琛三人赴京会试,成世瑄以14名的成绩与张、徐二人一起中了同科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被誉为贵州石阡三杰。

成世瑄考中进士后,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道光元年(1821年),充武英殿提调;四年(1824年)京朝考绩列一等记名,以道府候用,次年任浙江衢州知府,九月改任福州知府,一年后调任杭州知府。成世瑄治杭四年间,殚精竭虑,大小毕举,弊绝风清,士民颂为青天。

道光十年(1830年),朝廷拟派成世瑄任台湾道台,没想到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他的父亲却在杭州去世。按礼法成世瑄必须要守孝三年,于是朝廷便撤消了他任台湾道的任命。当他护送父亲的灵柩离开杭州回乡时,士民焚香奠酒在道路两旁伏拜。成世瑄孝满期满,道光皇帝先后在圆明园、勤政殿7次召见他,随即任命他为宁夏知府。一年后,被调到兰州任知府,兼署兰州道。后升江(苏)安(徽)粮道,河南按察使司,代理布政使司。其间共平反冤狱200余起,多次受到道光皇帝的褒扬。

道光二十年(1840年),成世瑄被任命为江宁(今南京)布政使司。同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沿海战事十分紧张。第二年9月,英军进犯浙江,提督余步云见英军武器精良、火力威猛,不战而逃。两江总督裕谦因装备落后又无后援,在水战中失利而投河自尽,于是两江总督之职便由世瑄代理。

由于战事吃紧,10月18日,道光帝任命其侄儿奕经为大将军,侍郎文蔚蒙古副都统特依顺为参赞大臣,牛监为两江总督,调集内地数省军队前住浙江处理军务。奕经一伙从北京至浙江一路游山玩水,成天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根本不问军务。

1841年1月,奕经一日做了一梦,梦见自己大获全胜,洋人纷纷上船外逃;3月8日,奕经分兵三路企图同时收复宁波、镇海、定海,当下有人建议“对付洋枪洋炮要争取用火攻取胜”,但奕经认为此战是上天会助他胜利,故执意没有采纳火攻的建议,结果双方一交战,清军一触既溃。牛监(两江总督)亲眼目睹了此次交战的场面,怕再战会丢命,便假托有病向道光帝请了假。于是道光帝便授命成世瑄署理两江总督。清军大败后,英军包围了镇江,直逼江宁(南京),成世瑄此次实属受命于危难之中。而奕经战败后,仍然成天吃喝玩乐,不以军事为先,当朝廷过问时,他便隔三差五向成世瑄催索兵勇、军饷、船只、炮械等军需,还不时动以危词恫吓。

时局日渐残酷,成世瑄已做好以身许国的准备。他派人把家小送回贵州石阡老家,准备只身一人留下与江宁共存亡。然而,其母太夫人执意不回贵州老家,而要留在江宁陪伴儿子。成世瑄的母亲虽是贵州乡间的一农村妇女,而国难当头时,又能如此深明大义,其言行举止,为后人敬仰!

在成世瑄署理两江总督期间,仍事必躬亲,日理万机。除了要应战时急需的招募兵勇、制造战船、炮火、调集军饷外,又逢江淮水灾,数以万计的灾民涌进江宁亟需安抚。诸事纷至沓来,成世瑄积劳成疾,数月之间咯血数次。尽管如此,他仍以国事为先不敢偷安,终因力尽身颓、咯血数升不止,于1842年5月26日病逝任上,时年52岁。时解职在家的江苏巡抚梁章钜惊闻噩耗,痛悼联云:“望断黔阳,可怜万里云帆,依然将母;魂销白下,共惜半年风鹤,了却孤臣”。

成世瑄病故后,他的家人将其灵柩运回石阡,在离开浙江时,浙江百姓自发相送。成世瑄一生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百姓颂其为青天。在危难之下他把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石阡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