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德江县枫香溪会议会址
铜仁市德江县枫香溪会议会址位于铜仁市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枫香溪会议会址同时又是红军长征途中红三军在德江的军部驻址。
1934年红三军转战至枫香溪,6月19日在此召开历史上著名的“枫香溪会议”,又被称为“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此次会议是红三军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会议决定建立黔东特区,恢复红三军各级党组织及其政治机构。
1934年5月10日,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下,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剿,从四川彭水西渡乌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黔东进发,6月1日,占领沿河县城,16日,红三军进入德江县枫香溪。
从湘鄂西一路转战到达贵州的红三军,因战士行军疲劳、给养困难,广大指战员对“左”倾错误所造成的现状表示强烈不满,迫切地希望建立根据地。1934年6月19日下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了会议,史称“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夏曦、贺龙、关向应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做出了“发展苏维埃运动”、“调集一批干部把军委会的机关建立起来,即刻成立军委会的宣传队”等决定。此外,贺龙、关向应、卢冬生等人还要求夏曦就根据地和重建红军中党、团组织,恢复政治机关等问题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当晚,中央分局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关向应传达了会议的精神,决定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在红三军中恢复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重新登记党员;抽调部分红军干部组成干部大队,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在干部会议上,贺龙、关向应、卢冬生等对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批判,对夏曦同志也进行了耐心的帮助。这次会议解决了红三军面临的主要困难,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拥护和支持。
枫香溪会议是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为红三军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黔东地区也迎来了革命的曙光,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使部队及时得到了休整和补充,同时也为红二、六军团的木黄会师奠定了基础。后来,贺龙在回忆创造黔东苏区时说道:“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当时开会的地方为木质结构的瓦房,房屋建筑长22米,宽8米,院落长22米,宽6.8米,是二进四合院,穿斗式构建,为典型的土家风格建筑。为了保护革命遗迹,德江县委和政府后来将枫香溪会议会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竖立了保护标志。1980年在会址的北侧山上建造了石质纪念碑。会址和纪念碑于1982年2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会址、军部、政治部等九处红军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德江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