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史海钩沉】理学名臣——李渭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04-02 08:59:33 点击:

图为李渭画像

李渭(1514—1588),字湜之,号同野,铜仁思南人。李渭一生因受蒋信、湛若水、耿楚恫兄弟及罗汝芳等心学家的影响,继承了阳明心学并有所突破,与孙应鳌、马廷锡同为贵州阳明后学三大传人,对阳明心学的传播和兴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贵州明朝时期屈指可数的著名理学家之一。

李渭从小得严父朝夕训导,读书勤奋,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在乡试中举,先后担任四川华阳县(今为成都)知县、安徽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广东高州府(今广东茂名市)同知、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市)知府等职。

李渭晚年卸职还乡后,在思南府城的中和山普济亭(后名观音阁、中和书院)、小崖门点易洞、为仁堂等处讲学传道,并在中和山留有“中和”的摩崖墨迹。李渭讲学期间门徒众多,学生云集,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江西的赖家谟、徐云从,贵州本地的冉宗孔、胡学礼、田唯安等人。他们承续李渭的思想后,在各地传播,影响一代人文精神。后来李渭的儿子李廷谦,也在万历十三年中举,先后担任贵州贞丰教谕、国子监助教等职,做官期间李廷谦还不忘弘扬父亲的学说。

李渭在阳明心学中独树一帜,对贵州“王学”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奉行人人学习努力后“必为圣人”的人格观、追求“中和”的宇宙观、倡导“为仁”的政治观、着力“躬行”的治学观,最终形成了“以仁为本,以行为先”的心学体系,逐渐成为一代理学大师。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李渭逝世,葬于思南府城河东万胜山麓。万历十七年,思南地方官民为其请建专祠。

明朝神宗皇帝赐联曰:“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

万历二十七年,郭子璋担任贵州巡抚,将李渭列入《黔记》的理学传中,并另作《参政李渭传》。

李渭一生著述颇多,《明史·艺文志》中就收录了他的《先行录》,其他的则多已失传,在理学方面的著作有《毋意篇》。

在思南县城西面中和山石径旁的一方巨石上,有一处镌刻着“中和”二字的摩崖至今仍矗立着。这是李渭当时在思南府城西山上讲学传道期间所书,此后当地人将此山名为“中和山”,将其讲学的普济亭名为“中和书院”,而李渭留下的“中和”墨迹,可以视为其精思熟虑后的思想“结晶”,书面表达了他追求“中和”的宇宙观。

李渭的理学思想,基本上均可到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中找到源头,这也可以证明李渭对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天地安其位,万物繁衍生育生生不息的“中和”,成了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李渭,则继承了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思南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