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口县纪委监委案管室负责人李进入户走访结对帮扶户
“李主任,前几天老板刚发了我6000多块工资,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们家的关心和帮助,有空请你来家里,我给你做道拿手好菜......”铜仁市江口县纪委监委案管室干部李进接到贫困户姚勇的电话,感到由衷的欣慰。
说起李进与姚勇的渊源,还得回到三年前。
姚勇系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岑团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7岁,妻子患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两个儿子都还在读小学,一家4口人全靠姚勇以种养、周边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7年,江口县纪委监委案管室负责人李进被安排帮扶3户贫困户,姚勇户就是其中之一。
“从今往后,我可就把你当亲戚走了。”李进笑着对姚勇说。只要有空,李进就去这个“亲戚”家嘘寒问暖,对他的家庭成员情况、实际收入等进行全面了解,有针对性地制订扶贫计划。
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走访,李进发现姚勇户关键问题在于缺少技能、收入单一,生活水平不高,“腰包”不鼓。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李进的脑海中。经过调研摸索,李进梳理出了帮扶重点。扶贫先扶智,要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才能扭转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
“姚哥,县里面最近在组织去省里面学习挖掘机技能培训,不要学费的,每天还补助40元生活费,我帮你报个名吧?......”
刚开始姚勇还担心自己文化水平低,学不来挖掘机技术。但李进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叩门入户、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下,最终姚勇参加了县里面统一组织的挖掘机培训。在培训期间,他认真刻苦学习每一项操作技巧,一个月培训结束后,姚勇顺利的拿到了挖掘机驾驶资格证书。
“真要感谢李主任这个‘亲戚’对我们家的帮助啊!不掏钱就拿了挖掘机驾驶资格证书,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纪委,感谢李主任!.....”姚勇握着李进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2019年,获得一技之长的姚勇,在县城工地开挖土机纯收入就达6万余元,全家人均收入达1.5万余元,人均增收1万元。妻子随后也参加了种养殖技能培训。
帮扶干部李进真切感受到,自从贫困户姚勇夫妇参加完技能培训后的精气神已经完全不同了,致富脱贫的劲头高涨。现在他们勤勤恳恳,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技术在手、工作不愁。前段时因为疫情影响,李进还一直怕姚勇夫妇找不到活干,没想到疫情刚解除,姚勇就在县城工地找到开挖土机的活,妻子则在“家门口”的茶叶基地当起了护理工。
李进主动深入结对帮扶群众家中与群众心连心,了解致贫原因,叩门入户想点子、谋出路、走上致富路,这是江口县77名纪检监察干部日常帮扶联建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江口县纪委监委采取“1+1帮3”的形式,即1名委机关党员联合1名村支部党员,精准帮扶3户贫困户,开展送“富”上门工作。
“要实现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应培尽培”全覆盖,为群众送‘富’上门,巩固脱贫质量”,江口县纪委监委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全面摸排16岁到60岁之间有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意愿的贫困群众,依托县人社局就业中心,结合贫困户意愿和当地实际,组织开展了种养殖技能培训、挖掘机培训、厨师技能培训,200余名贫困群众受到培训。
岑团、回家坝、街上等组新发展茶叶1200余亩、生猪养殖500头、精品水果(黄桃、珍珠李)1000余亩、发展短平快项目蔬菜229亩,通过管护茶、黄桃以及发展养猪400头等项目,实现了每户贫困户3个产业利益联结全覆盖。在县纪委监委的联建帮扶和大力支持下,骆象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了符合该村的产业脱贫模式,采取“支部+基地+精准扶贫户精扶贷、利益联结”等方式发展产业全覆盖扶贫对象。
2020年,骆象村继续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脱贫攻坚大力推进项目实施,村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0户993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0.70%降低为现在的0%;投入资金6万元建设篮球场、太阳能路灯、硬化路等项目。
现在的骆象村环境优美,社会风气淳朴,生活舒适。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在县纪委监委的联建帮扶下一定会带领全村乡亲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振兴之路。(铜仁市江口县纪委监委 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