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首府旧址——沿河谯家土地湾
红三军从1932年10月离开洪湖苏区,转战湘鄂西。到1934年5月进入黔东的一年多时间里,由于敌我态势变化和分局书记夏曦继续搞肃反扩大化,错误地解散了红军中的党组织,使红三军蒙受了巨大损失。
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占领彭水县城。10日,红三军撤离彭水县城,西渡乌江向贵州黔东转移。红三军进入后坪、务川一带,给养困难,不具备建立根据地的条件,于14日进入黔东后坪县境塘坝(现属沿河)。30日,红三军越过马纳河,突入沿河乌江西岸的思渠。急行军到黑水,与敌彭镇璞团交火,敌退至沿河城。31日,红三军攻占沿河西城,第二天凌晨占领沿河东城,此后与黔东农民革命组织“神兵”联合,收编“神兵”为红军队伍,开始了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1934年6月19日下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恢复红三军中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的决议。参加会议的有夏曦、贺龙、关向应等,决定在印江、沿河发展苏维埃运动,并“决定调集一批干部把军委会的机关建立起来,即刻成立军委会的宣传队”。6月27日,枫香溪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当天,红三军司令部从枫香溪出发,经过耳当溪、印山坝等地到达铅厂坝。
红三军从6月20日至7月20日,仅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建立了几十个乡苏维埃政府和14个区革命委员会。到9月,黔东革命根据地先后共建立了20个区革命委员会,1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10多万人参加了土地革命。
7月21日至22日,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白石溪土地湾。
正当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红三军在贵州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时候,一支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奉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之令,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前卫在石阡甘溪突与桂敌廖磊部主力遭遇,仓促应战,就地抗击。六军团主力被敌截为三段,陷人湘、桂、黔三省敌军的包围,经过全体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终于冲出包围,但负出了惨重代价。10月15日,军团参谋长李达率230多名战士到达沿河县水田坝与红三军7师一部会合,见到了贺龙。16日红三军南下接应红六军团,经过9天时间,24日在印江木黄会师。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发展、巩固和壮大的过程,是红军和黔东人民与国民党军阀和政府血战的过程,是火与血交织考验的过程。在这块根据地上,迎来了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两军会师凝聚成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有力地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孕育了红二方面军诞生。
黔东革命根据地对于保存和发展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和迎接红六军团的到来以及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起到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沿河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