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红二、六军团入黔首捷——田心坪战斗

时间:2020-08-04 09:10:16 点击:

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田冲村的玉屏红军陈列馆.JPG

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田冲村的玉屏红军陈列馆

田心坪(现田坪镇)位于玉屏侗族县东北部,历来为军、政、商、旅通往铜仁、江口、思南、印江等处的要地,也是红二、六军团由湘入黔去江口的必经之地。

1936年,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向贵州转移。由于敌人在田心坪布防,狙击红军的通道,红军的任务是向石阡、镇远、黄平进行战略转移,扫除转移道路上的障碍,才能顺利通过。因此,红军入黔第一仗就是拿下田心坪。

1936年1月4日,红军侦查分队从新晃龙溪口出发对田心坪的敌军布防进行侦查;7日,由湘入黔,从龙溪口经洞坡、孙家田向田心坪进发,红十六师师长周球保(现名周仁杰)把攻打田心坪据点的任务交给四十七团。团长覃国翰、政委刘礼年、团参谋长朱世伯接受任务后,对敌情作了分析,进行了作战分工。由朱世伯带领二营在正面攻击,覃国翰率一营在左翼包围。

7日,田心坪一带枪声密集,敌我双方展开激战。红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指挥员冲锋在前,战士们猛打猛冲,士气非常旺盛。经过血战,击溃了敌军,一位红军战士追击逃敌至油房背后的荒坪边,被敌打中肚子,肠子露了出来,这位红军战士还坚持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红十六师四十七团参谋长朱世伯同志身先士卒,在指挥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红军广大指战员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田心坪战斗的重大胜利。

当日,红六军团第十六、十七两个师全体指战员和红二军团第四师的十二团部分指战员夜宿田心坪。前卫部队住在小江口,后卫部队住在孙家田。而上至六角寨、下至大岩脑,田心坪附近的六百户、团山、观音山,桃树坪、筲箕湾、凉水井等村寨,都成了红军的安营之地。

这是继湖南“便水战斗”之后,红二、六军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此后,红二、六军团进入黔东,并建立起了黔东革命根据地。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与红32军一起组建红二方面军;10月,与红军主力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红二、六军团经过县玉屏县境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广大指导员英勇作战,打富济贫,纪律严明,传播革命真理,给玉屏各族人民留下来极其深刻的印象。侗乡大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

当年,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田心坪时,把两位伤员寄托在田心坪马家杨八嫂家里养伤。后被地主婆方老小知道了,威胁逼迫杨八嫂撵走两个伤员。杨八嫂便叫大儿子黄新春将两位伤员背到六百户有名的草医龙三爷家,在龙三爷的精心治疗和看护下,两位伤员很快康复。后杨八嫂听说土匪姚大榜的人要来杀伤员,她就设法让两位红军战士找部队去了。

红军先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赞歌,让玉屏百姓看到了希望,点燃了侗乡的革命之火,17名有志青年加入红军,毅然参加了革命。因掉队和负伤流落玉屏的8名红军战士全部惨遭敌人和土匪杀害。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在红军遇难的地方,建立了“红军墓”和“红军牺牲地”标记,作为全县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