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史海钩沉】“小包公”李文森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08-28 10:27:28 点击:

图为李文森画像

李文森,清朝石阡府黄茅屯(今中坝街道玉虹河畔黄茅)人,生于道光九年己丑(1829)八月十八日,卒于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八月初四日。字恕皆、亦称庶阶,官至安徽兵备道、署按察使。以擅长断案著称,有“小包公”和“青天”之誉。

道光己酉年(1849)李文森考中举人、庚戌年(1850)考取进士,随后便回到老家听候吏部铨选。咸丰二年(1852)奉宣入都。咸丰三年25岁的李文森被委任为奉天(今沈阳)知县。

当年五月,在他前往省府拜谒官员时,府丞张振之对他很是器重,让他向一位办案老到的人学习。过了几天,府尹将九件命案安排由几个人来分头审理,还不到两个时辰,李文森便审结了其中的四件,比起其他人来,只有李文森审理得最为快捷。张振之听说这件事后,不由得欣喜地赞叹“李文森真是审理案件的好材料!”从那以后,凡是有案件,便都安排李文森去审理。

咸丰四年(1854)九月,李文森被委派署理袖岩厅海防通判。他在任期间,不冤枉百姓,不受贿赂,他的“青天”之名越发受到世人称道。到他御任之时,袖岩民众挤满了道路,纷纷前来为他饯行。面对民众的不舍,无限感动的李文森,只得效仿班固脱靴以作纪念。

咸丰五年(1855)九月,李文森被委派署理海城知县。到任仅三个月,便了结新旧案件500余宗。一时之间,其声名妇孺皆知。不幸的是,当年十二月,家中却传来他的父亲去世的消息。按制,李文森需解职回乡守孝。百姓闻之流涕,都说“海城无福,方见青天,却又要因故离去,真是太可惜了!”其中,有人赠其送行诗云:“溟海五百阿罗汉,都说西天见佛来”,所表达的就是“李文森便是百姓心中的活佛”之意。

同治六年(1867)四月李文森南行赴任,不幸于八月初四日病逝于湖南长沙云南会馆,享年仅39岁。其死后,被请入奉天海城县名宦祠供奉,安徽省为其而立李公祠。

李文森著有《双溪草堂诗古文词》十卷,民国《石阡县志》载有其《双溪说》等文。他不喜欢当下文风,而喜欢古文。曾经说过:“人生天地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忠孝取与出处,进退不可苟也,必若诸葛武侯、范文正、欧阳永叔诸公,方无愧于为人。文章末技耳,然因文见道,古有其人。秦汉以上无论也,韩、柳、欧、苏而外,何妨更立一帜!”

遗憾的是,李文森虽然才干卓著,不幸却生逢晚清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际内忧外困的乱世。其虽有报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之志,为官上不攀附权贵、下不欺凌属下和百姓之举,但不幸的时局和宦海的波折最终导致其英年早逝的结局。这既是时代的悲哀,也是他人生的悲哀!(石阡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