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
作为安顺市关岭自治县花江镇特色扶贫产业,红红的火龙果照映着村民幸福的生活,图为农户正在开心地迎接火龙果丰收。(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纪委监委供 陈志浩 摄)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大棚蔬菜种植,助力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图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到附近的蔬菜基地务工增收。(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纪委监委供 何欢 摄)
贵阳市开阳县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周边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推动扶贫产业壮大发展。(贵阳市纪委监委供 郑宇潇 摄)
铜仁市德江县泉口镇立足气候优势,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能人返乡种茶,带动贫困群众一起奔小康,如今茶产品远销江浙。(铜仁市德江县纪委监委供 冉江权 摄)
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依托地域优势,积极引进“云谷田园”、舟南百香果主题园等集现代种植、观光旅游、养生度假、餐饮娱乐等农文旅一体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劳动就业,助农增收。图为金秋时节,苗族姑娘们到舟南百香果主题园花海观赏游玩。(黔东南州凯里市纪委监委供 张吉祥 摄)
近年来,遵义市赤水市充分利用地形、气候等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水果产业,带动当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图为该市两河口镇黎明村的种植户正在将采收的猕猴桃装车。(遵义市赤水市纪委监委供 姜锐彪 摄)
黔南州荔波县黎明关乡扎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百香果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黔南州荔波县纪委监委供 莫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