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红十八师长征过沿河

时间:2020-09-25 15:05:51 点击:

图为沿河县城旧照

1935年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在桑植县刘家坪召开会议,确定向贵州方向转移,于1936年1月上旬几经转折进入黔东。

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署突围转战时,确定红十八师3000多人留守根据地,坚持战斗,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红十八师在“游击专家”师长兼政委张正坤的指挥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向保靖方向发起猛烈攻击,把敌人吸引到西北方向,成功地策应了主力部队取东南方向突破澧、沅封锁线。当敌人发觉红二、六军团的战略意图后,即调李觉师、钟光仁师和新三十四师以及团防队、土匪武装等数十个团10多万人包围了红十八师。红十八师英勇善战,巧与周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战斗,先后经湖南的洗车沟、湖北的咸丰、四川的酉阳,于1936年1月7日进入贵州境内,途经沿河、松桃等地,8日,经火烧桥、石梁、印江张家坝、团龙进人江口县的坝梅,夜行军经堰边溪、军屯至德旺一带宿营。9日,接到军团部电令“前往江口归建”。10日,经茶寨、红石梁、官坝、苗匡至太平宿营,11日前往江口磨湾归建。萧克、王震等率队前往太平迎接红十八师。

1936年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的红二、六军团,再次抵达黔东革命根据地,掩护主力突围的红十八师接到命令,前往江口县城郊的磨湾归建。

红十八师600余人,先后经湖南龙山、湖北咸丰、四川酉阳,于是年1月7日途经沿河县境内的沙子、中界,向松桃县进发。

而在现有的史料中,未见红十八师归建途经沿河县境的记载,都是记述红十八师从四川酉阳进入贵州松桃县关子门,当晚宿在甘龙口。

2009年和2014年初沿河自治县委党研室的同志在走访调查中,获悉红十八师归建时曾经路过该县沙子、中界等地,且有7名红军在中界皂角水遇难的线索。有80岁老人对当年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

1936年1月7日,红十八师的7名红军伤员,路过中界皂角水村榨房时停下来休息,而部队已朝前开拔。躲在不远处的团防田膺之、余海州、王廷周等,见其势单力薄,悄悄围拢,将红军伤员抓获。

得意洋洋的团丁将红军伤员大绑后分别用两个挞斗罩着,派田元宝、冉翠元二人看守,当晚就跑到县城,向县长杨际唐报功请赏,自以为要发一笔横财。

杨际唐闻听,喜不自禁,于次日一早率人前往中界。临出发前,他乐滋滋地向贵州省政府发电报告情况,满以为捞到了一条大鱼。正当杨际唐和团丁在县城弹冠相庆时,看守红军伤员的田元宝、冉翠元二人却坐在一边,歪头耷脑,打起了瞌睡,又从寒风中冷醒。两人站起来,跺脚,跑步,还是感觉寒冷。守到半夜,二人实在冷得受不了,都跑回家去钻进了热被窝。7名红军伤病员捂在挞斗里,呼吸急促,加之又冷又饿,不到天亮,全部窒息而死。

杨际唐带着一干人马,十分招摇地走出县城,仿佛要去办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几个团丁点头哈腰,非常殷勤地跑前跑后。因为那笔赏钱还没落入腰包,他们还得装孙子。

紧赶慢赶,到了皂角水村榨房后,杨际唐命人将挞斗移开,却发现7名红军伤员僵硬地或坐或趴,未有任何反应,当即呵斥那几个团丁办事不力,然后怒气冲冲打道回府。

团丁们不仅没领到赏钱,反而挨了一顿训,将怒气发泄在红军伤病员身上。于是,他们将已经咽气的7名红军伤病员尸体抛入沙子河中,顺水冲走了。

在实地查找和走访后,仍然拿不定事实,又多方寻找旁证材料进行佐证。后来,在省档案馆查到沿河县长杨际唐向省政府报告此事的电文,确认红十八师归建时途经沿河县境,并有7名红军伤病员遇难的惨案,揭开了这一段被淹没70多年的历史。

关于这次惨案的资料记载,1936年1月8日,沿河县长杨际唐向上司电呈红十八师经酉阳到达沿河二区的情况:“思南发贵阳。主席吴、绥靖主任薛钧鉴:阳日共匪约七百人,经酉属窜至职县第二区边境。职亲率团队,正前往围剿中。谨先电陈。沿河县长杨际唐叩。庚印。”

还有当时思南邮局三等甲级局长孙德荣呈报地方情形:“顷得官探消息,目前由酉阳窜沿红军,已在隔沿河二三十里之麻塘溪地方被川军及团兵击溃,闻已窜至印江附近一带,又江口已于九日失陷,石阡于十一日失陷。昨下午四时应到之铜思班(邮差陈协隆)迄今未到,想在江口被匪阻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十二日。”

从呈报的信息看,麻塘溪在沿河中界和酉阳李溪边界,离沿河30多里,当时红军在麻塘溪地方被川军及团兵击溃后,迂回进入沿河中界乡的银山村、河坎和晓景乡后经过松桃的甘龙、石梁等地。

红十八师长征经沿河,也是红军最后一次经过沿河。红军在沿河留下的长征足印,为沿河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沿河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