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铁道老兵杨光和

来源:铜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12-10 12:36:45 点击:

图为杨光和与战友一起。

 

杨光和,1934年出生,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黄板镇瓦厂村人。是一名抗美援朝铁道兵团的战士。

1951年3月,抗美援朝战事紧张,正值征收第二批新兵时期,当时杨光和不到17岁,从小成绩优异的杨光和通过四年时间,就把六年的功课学完,是村里人的骄傲。当杨光和把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想法告诉父母时,思想本很传统的父母,在国家大义面前,支持了杨光和的抗战报国理想。

当兵出发那天,黄板镇瓦厂村组织了欢送仪式,敲锣打鼓地把包括杨光和在内的15名志愿军送出了村头。杨光和与同伴们在松桃县粮食仓库集中学习了一个星期的安全知识。之后,便跟着部队步行至黔南的麻江集结整编。在麻江时分发了志愿军军装和武器,杨光和身穿军装,手握步枪,感到十分荣耀。后前往广西金城江、坐火车到武昌、轮渡到汉口,再由汉口到沈阳新民县……在新民县时,志愿军进行了列队、射击、投弹的军事集训,也组织学习了铁道和防空等理论知识,还了解了朝鲜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为之后的志愿军与朝鲜军民携手对敌奠定了基础。

是年6月,杨光和随部队来到辽宁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这里与朝鲜只有一桥之隔。“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了顺利过鸭绿江,杨光和所在的铁道兵团采取白天停、晚上走的方法前进。每一个志愿军有一个背包,里面两双鞋子、一把步枪,还有子弹袋、干粮袋、水壶、洋镐等,1000人连续走了5个晚上,直抵朝鲜顺川到达朝鲜战场。杨光和被编入4师10团3营11连,负责柴油打桩机,后被编入10团施工测量班。他意识到铁路在这场战役里是至关重要的,军需供应靠铁路,补充兵源靠铁路。

回想起当年残酷的战争,杨光和感叹道:十六个国家联合起来轰炸朝鲜,美国是现代化部队,有飞机炮弹,炸毁了铁路运输线。中国的志愿军却只有三八枪、七九枪、卡宾枪,即使牺牲的战友成千上万,在枪林弹雨中填弹坑、架桥梁、铺轨道、保运输,大家都没有畏惧过。到了1952年我国人民捐钱从苏联买了高射炮,武器装备才好一些,后来还组建了空军。

由于交通不便,有时粮食供不上就喝稀饭,蔬菜也很少有,没有水洗澡,也没有更换衣服,条件恶劣。

1953年6月,杨光和所在的部队悄悄前往三八线以北的临津江铁路大桥执行“前进抢修”任务,抢修新木至开城一百多公里铁路。这段铁路是保证俘虏成功交换的筹码,美国为了阻止抢修,白天晚上轮番轰炸,但是铁道兵团与朝鲜人民团结一致,躲机枪抓特务,战友们几经生死,灵活应对。一百多公里的铁路仅花一个月就抢修完毕,打破了美国“中国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这段铁路”的定论,彰显了中国骨气,赢得了国际认可,也给停战带去了曙光。7月,朝美双方于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宣告战争结束。停战那天,战友们手舞足蹈,当时杨光和哭了,他说:“心里五味杂陈的,不仅有激动,有欣慰,还有幸福……”停战后,杨光和与战友一起安葬了牺牲的战友,还帮助朝鲜人民恢复顺川铁路大桥、植树造林,直到12月才返回祖国。

杨光和跟随部队撤离朝鲜后,便投身到祖国的铁路建设中,他参与修建了黎湛线和鹰厦线,1957年转业到武汉铁路局。后杨光和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号召,回到贵州安顺么铺车站负责汽油卸载工作。后陆续参与贵昆铁路、川黔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测量绘图及管理工作。在担任成昆铁路沙马拉达车站站长期间,成昆铁路的沙马拉达车站号称“成昆铁路全线最高点”路段建成通车,车站管理难度大、强度高,杨光和吃苦耐劳,克服困难,保证了车站物资运输顺利开展。杨光和先后到焦柳线新凤凰车站任站长,新凤凰车站地处湖南省凤凰县木江坪乡,后杨光和到湖南省洪江市的黔城车站任站长。

1986年,杨光和光荣退休。杨光和7年军旅生涯、28年铁路测量与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的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松桃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