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抗美援朝老兵杨祖保

来源:铜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12-11 13:46:41 点击:

图为老兵杨祖保。.jpg

图为老兵杨祖保。

 

杨祖保,1830年11月出生,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沙坝河乡茅坪村人,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杨祖保入朝参战时不到20岁,亲历抗美援朝艰苦岁月整整三年,立过战功。

小时候,杨祖保家里很穷,没读过书,靠帮人打柴放牛、耕田种地维持生计。

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一场“抗美援朝,保卫家园”的战争打响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杨祖保一唱起这首歌,心情就十分激动。回忆起抗美援朝那些血与火的岁月,一幅幅与战友们并肩战斗的画面就浮现在眼前。

1950年10月,杨祖保未满20岁,孩子杨德才刚满1岁,他就应征入伍。杨祖保与一同入伍的战友从松桃出发,转至石家庄。进行集训后,于11月抵达朝鲜,杨祖保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四十六师直属队侦察连,连长叫张艳美,河北人。

在朝鲜,对初来乍到的杨祖保来说,语言障碍是个大问题。他一边向当地人学习朝鲜语,一边慢慢摸索适应朝鲜生活习惯。

在朝鲜,杨祖保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敌后,侦察敌情,挖战壕、抬沙袋、修公路……

作为侦察兵,在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杨祖保与其他士兵一道,在西海岸打坑道,常常听见不远处响着激烈的炮轰声,战争时刻都在进行着。

杨祖保十分聪明机智,对于挖战壕,他不怕苦、不怕累,十分出力。有一次,杨祖保在挖战壕打堡坎的时候,不小心被一大石头压伤,流血如注,他咬紧牙,坚持工作。面对敌军的狂轰滥炸,战壕被毁,他总是在敌机飞走后,再进行抢修恢复,筑起一道道坚固的战壕。晚上,杨祖保掩护士兵冲上前线,打探敌情。战争炮火连天的场面很残酷,敌军每天实施轰炸,机枪不停的射,子弹多次从耳边嗖嗖穿过,回想起那些往事,至今心有余悸。

1953年冬天,朝鲜天气特别恶劣,四处积雪深厚,刺骨严寒,冰天冻地,冷飕飕的,粮食运输十分困难,很多人都被冻死冻伤。天天蹲战壕,面对寒冷与饥饿,雪很松很软,也很厚,走起路来,溅起一阵高高的雪未儿。杨祖保不畏惧,不怕冷、不怕累、不怕死,发扬起敢打、善打、敢拼、善拼的作风,坚韧不屈,漂亮地完成了一项项侦察任务。

一个晚上,天下着大雪,杨祖保与往常一样与排里士兵正在侦察,搜集情报,他们趴在山上,突然听见排长吴青山用暗语示意前方有鬼子来了。杨祖保看见远处朦朦胧胧的走来几个人高马大的人影,穿着高靴皮鞋,踩踏着雪地正走来。

敌军躬身前行,渐进伏击圈。杨祖保与士兵们弯着腰,匍匐着身子,隐蔽在黑暗的土壕里。

“抓活的,抓活的!”当敌军靠近时,排长吴青山又用暗语下令。士兵迅速出手就擒,6名美国士兵当场被抓,其中杨祖保就抓了1名,并交给了师部处理。

当时,一名美国士兵冲过战壕,发现中了埋伏,欲拔腿就跑,正好被埋伏在另一战壕的杨祖保跃身飞过去,一把抱住敌军的大腿,敌军想反抗,杨祖保年轻气盛,机灵过人,加之地势熟悉,杨祖保将美军按倒在地,死死掐住他的脖子,动弹不得。

杨祖保说,搞侦察工作十分辛苦,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多次深入敌后,常会遇到一排子弹射来,从脑边飞过,就得机灵,立即躲闪。有时,伏在冰天雪地里,背着枪,身子很快被冻僵……

1953年7月27日10时,朝鲜战争停止了,历时两年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达成协议,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当年11月,杨祖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55年2月28日,杨祖保退伍,回到沙坝河乡,当过几年茅坪村生产队长。尤其在1958年,集体上工时期,有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历的血与泪的洗礼,培养了坚毅的品格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杨祖保修公路、开荒、犁田、打猪草样样都干,十分吃苦,从不抱怨,也不诉苦。

如今,杨祖保还珍藏着他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等,还有1953年10月15日、1954年12月15日分别所立的三等功证书各1次,并有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军功章及证明书。(松桃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