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思南县亭子坝镇幸福坝区蔬菜采摘场景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走进思南县亭子坝镇幸福村千亩白菜苔基地,三十多名群众正在采摘、装箱、称秤、装车……一派繁忙景象,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自广州、南宁等地菜老板,自己上门来拉新鲜白菜苔,批发价4元一斤,目前已卖10多吨,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可采白菜苔七到八茬产量达700余吨,实现收入500万元以上。”贵州平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强一边忙着装车,一边高兴地向前来“回访”的思南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工作人员介绍情况。
眼前这一幕与督查组几个月前到基地监督检查时看到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事情还得从2020年6月下旬说起,思南县纪委监委到亭子坝镇幸福村开展防汛救灾、脱贫攻坚收官战监督检查时,发现幸福坝区的南瓜苗调萎,没有人管理,部分未成熟就烂在地里,瓜农忧心忡忡。
经过实地查看和入户了解,由于前期持续一个多月的降雨,幸福坝区农田排水不畅,导致南瓜苗根部受雨水浸泡坏掉而死,部分存活的南瓜苗也长势不尽人意。
“幸福村南瓜产业受损严重,其他村是否也如此呢?”随后,监督检查组接连走访了相邻的冉家堰、龙门桠等村,发现都存在类似情况。
“今年,亭子坝镇脱贫攻坚主打的南瓜、冬瓜产业因气候影响受损,拿什么来巩固脱贫成效?”监督检查组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经过与亭子坝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会商,要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防止发生返贫风险。
“群众利益无小事”。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镇党委书记牵头,从农业服务中心、各村脱贫攻坚队抽调力量用一天时间入户调查摸底,掌握群众受灾的准确情况,并迅速组织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专题研究,分折研究对策,明确了大力发展秋冬蔬菜产业的补救措施和思路。
思路确定了,如何落实责任和发动群众?该镇组织召开秋冬蔬菜产业发展“镇村干部大会”和“群众会”统一思想,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秋冬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实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片跟踪督查,农技干部定点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每人包片负责连片示范种植50亩以上,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干部年终绩效、驻村干部补贴、村干部绩效、评先选优挂钩。
实现产业发展,解决好技术、销路难题,让群众安心种、放心种是关键。该镇与贵州平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示范种植200亩商品榨菜,其余农户和村集体种植的榨菜苗,由公司按每亩50元提供并负责技术指导,公司向镇人民政府缴纳10万元保证金,在签订合同时明确保底价每公斤0.5元收购的基础上,按照市场价收购,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监督检查组与亭子坝镇党委领导一起到县农业农村局协调联系,投资85万元建成蔬菜中转场,投资98.72万元建成“冬瓜蓉”加工厂。同时,与保险公司对接,按照蔬菜实际种植面积,由农户或种植主体按照每亩48元交保险公司投保,最大限度地预防自然灾害给蔬菜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
据了解,该镇按照“公司+农户+村集体”的发展模式,发展秋冬蔬菜2600余亩,其中,榨菜1600亩,配套种植白菜、花菜、红菜苔、白菜苔、菠菜等1000亩。种植基地务工工资每日70元提高到80元,工资做到三天结清一次,让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今年在平轩公司务工已经领到了0.87万元工资,还拿到了500元的土地流转金……”思南县亭子坝镇幸福村抱塘组脱贫户苏纪妮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亭子坝镇秋冬蔬菜种植基地已累计解决就业120余人,发放工资9.6万元,带动全镇11个村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务工增收,辐射带动当地153户农户自行发展秋冬蔬菜产业,拓展了群众的就业增收门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四个不摘’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履职尽责,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实现精准护航。”思南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思南县纪委监委 何承德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