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杜执红正在走访群众。
我叫杜执红,是印江自治县罗场乡广东坪村第一书记。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驻村帮扶工作中,那些夜以继日、刻骨铭心、鏖战贫困的人和事儿。
记得刚去村里面报道第一天,一路上我很兴奋,心想终于可以轻松了,不再需要天天加班了。
到了村委会,只见四处布满灰尘,杂草把村委会包围得看不清模样。眼前的情境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万万没想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发生的事儿更让我始料不及。
第一次召开群众会,我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会议的内容是关于贫困户动态调整摸排。一开会,支部书记就介绍了会议内容和我这个新干部。
还没等落下话音就有群众说:“又来一个耍耍书记。”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会议还在继续,当我正准备讲解什么是贫困户对象时,一位群众因为低保的事情嚷起来,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议论,还没等到我说话,群众会就结束了。
当时我无地自容,信心大受打击。
面对群众的质疑、党员的涣散、支部的乏力,我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冷静下来我慢慢的发现,这里的老百姓最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讲政策的书记,而是需要一个将心比心,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综合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书记。
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调整了方向,把“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大家的未来大家自己谈”的思想传输给群众,但谈着谈着,一大堆棘手的问题就冒出来了,核心问题就一个字——“穷”。
究其根源除了部分群众自身动力发展不足外,大部分群众是因为上过一回当,不愿意再尝试改变。
原来,村里的茶场之前承包给了一个叫陈锋的大户,但因经营不善、疏于管理,陈锋欠下群众10多万元的工资债务,一直没有归还。群众多次要钱无果,失去了耐心,导致大家谈发展就色变。
为了找到解决办法,我积极向乡党委汇报,并多次走访群众,终于想到一个好主意:由陈锋继续承包茶园的新植开挖,但要求他用开挖的利润支付之前所欠的群众工资。
茶园开挖当天,问题升级了。20多名群众围了上来,不准开挖,群众要求付完欠款才能继续动工。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我不知所措,在与村干部商量后,我当众表态,承诺茶园改造完成后就结清所有工资。我表面很镇定,但是内心也一直犯嘀咕。
茶园如期改造完毕,可是申报的市级脱贫项目基金迟迟没有批复。
2017年的年关是最难过的,项目资金一直没有到位,群众天天到村委会反映,要求解决工资。
严寒的冬天,群众们大清早就会来村委会找我。我要下队工作,他们也跟着;我去镇里开会,他们就会不断电话过来。我有时也很苦恼,但我并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如果我退缩了,老百姓就真的没有盼头了,那我也就真的成了“耍耍书记”。
咬牙坚持到除夕前一天,申报的资金终于来了一部分,我开始加班加点整理工资台账,确保准确无误。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有几户没有拨付,到大年夜那天,我的电话依旧响个不停。那一年,我在家人的担忧中度过了大年夜。
年后,项目资金全部到位,我第一时间把剩余群众的劳务工资拨付完。
来到最后一户——刘先桃家中,我和帮扶干部刚进门,刘先桃就端出了两碗热气腾腾鸡蛋面,嘴里还一个劲地劝我们吃。
我的眼眶湿润了,这碗“鸡蛋面”不仅暖了我的胃,还暖了我的心。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部。
离开她家的时候,我发现包里有500元钱,旁边有一张纸条:“杜书记,你拿去买东西犒劳大家。”
我的眼眶再次湿润,趁她不注意,又悄悄的把钱放进她家的抽屉里。
等我回到办公室,我就给她发了一条短信:“钱给你放在抽屉了,我们来是心甘情愿”。
后来,在一次院坝会上,大家烤着火聊着天,她对我说:“杜书记,你们才叫扶贫干部,当初我们真不该称呼你是耍耍书记”。(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