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看作风丨靠前监督促特色产业发展

来源:铜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12-21 16:08:00 点击:

    

图为德江县豆干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png

德江县豆干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日前,走进德江县泉口镇岩门村,在德江强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蓝色牛棚架下,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料,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目前存栏120头,蹲位200个,而且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渠道……”近日,德江县民生监督组在开展回访时,合作社负责人田武如是说。

而在之前的监督检查中,因受疫情影响,像田仁高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面临务工难,存在用工缺口的情况。

“发展特色产业,重在群众受益,绝不能让贫困户钱袋子‘缩水’。”德江县泉口镇民生监督工作组深入一线,加大监督力度。

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工作组及时将该情况向该镇党委政府反馈,督促采取有效措施。

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高度重视,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与脱贫攻坚队和村组干部访谈,同时组织镇产业专班进村入组召开群众会,给群众讲清就近务工的好处,打消疑虑,引导群众积极就近就业增收。

在强而有力的监督下,德江强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存栏120头,蹲位200个,利益连接贫困户91户476人,平均每户每年分红169元。

这是德江县民生监督组全力护航特色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江县泉口镇紧紧围绕“2+N”产业布局,充分利用万亩草场优势,把肉牛作为全镇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该镇纪委主动作为,聚焦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和主导产业,紧盯肉牛养殖工作贯彻执行不彻底、对工作推进缓慢的村(社区)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督查过程中,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印证材料、实地察看等方式,检查组先后召开座谈会19次,实地深入检查村(社区)19个。采取靠前提醒、现场监督、全程跟踪等方式,对产业扶贫进行全覆盖监督跟进,确保各项惠民产业政策落地落实。

德江县豆干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无疑也是受益的一个。

“两口子务工,每个月6000元,一年下来就是72000元,这样的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贫困户申茂强夫妇有说有笑。

7个月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肉牛市场销售前景不是很好,泉口镇民生监督工作组在到该合作社开展产业督查时,呈现出一副冷清的样子。

“没有预备多的精饲料和干饲料,务工的人也少,刚扭转的200亩土地准备种植牧草,目前也闲置着……”德江县豆干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海威一筹莫展。

工作组及时将该情况向该镇党委政府反馈,泉口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产业专班深入调研,迅速召开分片群众会,要求攻坚队成员及帮扶干部加大对就近务工宣传力度,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在党员干部的努力下,不仅扭转的200亩土地种上了牧草,而且合作社覆盖贫困户19户58人,提供了养殖管理、饲养等10多个岗位,直接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通过就业增收和入股分红。

“党的政策真的好,每时每刻都在关心我们,看我们差什么、缺什么,都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既解决了牛场草料的供应问题,又为当地群众增收开辟一条新路子,今年预计收入50万元……”罗海威笑着说。

据悉,该镇牛存栏已达7912头(其中商品牛3451头,能繁母牛2934头,新生牛犊1227头),出栏3545头产值5500万元。有养牛农户(合作社)845户,其中200头以上规模场2个,100-200头示范场2个,50至100头养殖场6户,10至50头90个,3-10头286户,3头以下459户。改良品种730头,其中西门达耳600余头,利木赞80余头,安格斯50余头。

“下步,我们将始终保持监督工作目标不变、靶向精准、标准不降,在监督的同时,及时跟进了解产业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确保特色产业发展‘百花齐放’。”德江县民生监督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德江县纪委监委 吴奇俊)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