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03师618团在抗日前线。
1937年深秋,省溪300名血性男儿应征入伍,编入国民革命军蔡廷锴第19路军何知重第103师万世炯第618团华勋铭之“万山营”,奔赴抗日前线。
万世炯是铜仁县川硐乡板栗园人,1933年,万世炯升为上校团长,抗战爆发后,“万八团”编入103师618团。
淞沪会战爆发后,万世炯指挥第19路军103师618团,在江阴要塞与日军激战。
12月1日,日本鬼子从无锡来了一个中队,对江阴进行夹击,万世炯从三个营中抽调官兵组成两个“敢死队”,华勋铭和松桃营龙营长分别担任两个“敢死队”队长。激战中,“万山营”专炸敌人坦克,使103师顺利突围到了江阴的申港镇,“万山营”一战成名。
12月10日,103师归南京卫戍司令部司令唐生智指挥。618团奉命守备南京中山门,日军从孝陵卫方向扑来。激战中,“万山营”拼死迎敌,三连连长、黄道人刘洪权,瓦屋人副连长刘云辉,瓮慢人排长黄信雄等15名官兵壮烈殉国。
13日凌晨3时,“万山营”接到团部命令后,前往浦口寻找唐生智,唐早已不知去向,南京沦陷,整个南京城只有618团仍在坚持战斗。“万山营”随618团撤到下关,中国军队遭到日本飞机疯狂轰炸。
一艘小江轮从江面驶至码头,“万山营”奉命上船。小江轮载着200余名“万山营”官兵和少量散兵向长江对岸驶去。刚离码头,几十架敌机从长江下游飞来,一艘艘轮船被炸沉。连续几颗炸弹落在“万山营”船上,小江轮随即被汹涌的江水吞噬,全体官兵罹难,300名万山青年血洒南京保卫战。
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壮士,曾在滑石坡立起三米多高的石碑,上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用以寄托哀思,激发后人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万山区纪委监委 姚冬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