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丨红军两次过境铜仁

来源:铜仁市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0-12-25 11:58:59 点击:

图为红军政治宣传标语。

 

1934年和1936年,红军曾两次过境铜仁,时间虽短,却谱写了一个个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故事。

1934年5月,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后更名为二军团)进入黔东,接着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10月下旬,从湘赣革命根据地远道而来的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经江口在印江与会师的二、六军团大部队汇合。两军会师阻止了国民党的进攻,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气焰,鼓舞了红军和人民的斗志。

1936年1月9日,红军在田坝、大坪打开杨伯安、陈西胜、周复良等大地主粮仓,将一部分粮食充作军粮, 一部分分给了穷苦百姓。这次红军大部队入境,国民党追剿军、地方当局和土豪劣绅惊恐万状,急电贵州省主席吴忠信,要求除蒋再珍师继续留铜防堵外,迅派大军救援。红军面对国民党大军围剿,机智、巧妙地来到了铜仁城郊的谢桥、嘴上、木弄一带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并在木弄构筑工事,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是穷人的亲人,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队伍。在牛场坡、大坪、瓮岩坝、坝黄、坪茶、桐木坪等地写下了“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工人、农人的军队”“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标语和条幅。穷苦人看到了红军的行动,听了红军的宣传,明白了红军是自己人,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有的群众自发地给红军探报敌情,尽管国民党大批军队云集铜仁城关、川硐、漾头以及贵州与湖南边境线一带,妄图消灭红军,但红军在铜仁人民群众的配合和保护下,从容驻扎,顺利过境,为红军胜利会师、北上抗日提供了很大帮助。

1月8日傍晚,一个十四五岁、满身泥污的孩子,拖着沉重的双腿在张海屯寨子上四处投宿。有人见他穿着军装,被国民党部队糟践苦了的老百姓都心存戒备,虽然同情,但又摸不清底细,不敢招留,当他走到张文生家门口时,经询问才知道:他叫李老四,随红军长征来的,长途行军,又病又饿,实在难以随军前进。张文生回想起上午过去的一支部队,对百姓热情,秋毫无犯,再看看他的军装也和前面过去的军队一样,心想一定是一支好队伍,于是,张文生热情地收留了他。一些亲友劝张文生说:“如果国民党知道你收留红军,不但他跑不脱, 恐怕你的脑袋也难保啊!”张文生毫不畏惧,坚定地说:“红军是好人,我不怕!”就这样,张文生象对待亲生儿女一样。他的病治好了,身体也一天天结实了。一次,李老四提出要去凤凰城里找他当铁匠的哥哥,帮他筹集路费寻找红军。张文生不仅给了他三块光洋作路费,还请亲家蒋老红送他到铜仁城。1965年“四清”时,县工作队转给张文生一封从南京寄来的信,这是他当年收养的李老四给他写的,信里称张文生为大恩人。

也就是在同一天,红军路过大坪乡的包缅,一位姓杨的排长走到吴老满家门口时停了下来,一边打量他的破烂草屋,一边问寒问暖。当他看到吴老满一身破衣裳无法遮羞,床上一层零乱的稻草,盖的是一扇蓑衣,顿时涌出了一行辛酸的泪水,当即解下自己的背包送给吴老满,安慰他说:“拿去用吧,以后的日子会好的”。吴老满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番推脱无果后,急忙转身摘下挂在壁上两双新草鞋送给杨排长。

红军两次过境铜仁,尽管时间短,但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与当地民众结下了鱼水深情。(碧江区纪委监委 田曼雯 整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