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史海钩沉∣老红军陶立功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时间:2021-01-28 09:24:42 点击:

  图为老红军陶立功

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同志率领的红三军团攻占了贵州沿河县,队伍开进了沿河县城。当时在街上当挑夫的陶立功,看到部队的战士们挂着红袖章,清楚地听到在街上向老百姓宣传“我们是工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穷人的军队、红军队伍官兵平等、不打人、不骂人、有饭吃、有衣穿、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后,心情非常激动,于是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四师第二十团的驻地,参加了红军,并在团部当通信员。

陶立功当上红军后,就跟随部队开始了长征。在长征中,因部队沿途行军打仗,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增多。陶立功有些文化,被分配到红十一团做司药和军医,开始学习医疗技术。从此一生与医疗卫生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当时药品都是进口的,为了很好的了解各种药品的功能及作用,他利用行军途中的空余时间,找来一些小册子,开始自学拉丁文、德文。1936年4月,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陶立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卢沟桥事变后,陶立功随贺龙领导的八路军第120师115团转战山西、绥远、河北等地,1938年初担任了团卫生队长。

1938年底,陶立功赴河北省阜平县学习,在那里,他有幸和白求恩大夫—起度过了终身难忘的20多个日日夜夜,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鼓舞着陶立功。

1939年2月,陶立功率领一个野战医院随贺炳英、余秋里部进入北京、天津附近及河北一带活动,组织群众扛日。在每次战斗中他都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在阵地上抢救伤员。同年11月,在河北韩庄的战斗中,陶立功腿部和胸部两处负重伤,但他重伤不下火线,坚持抢救伤员。

1940年,组织上安排他在晋西北卫校高级研究班学习两年。1942年,组织再次安排他进入延安医科大学学习。1945年毕业后留在中央医院工作一年左右时间。这期间,陶立功牢记白求恩大夫“我是来工作的……”名言,谦虚好学,医德医风和医术实践技术不断提高。

全面内战爆发后,陶立功回到了原部队,参加了解放华北的战斗,担任了绥蒙军及第一野战军第八军卫生部部长兼任外科专家,成为军领导班子成员之一,明确为正军级。

1956年,陶立功积极向组织申请,希望回到家乡贵州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将他调到贵州省卫生厅担任党组成员、副厅长。当时组织谈话问他:“你这个级别下去不好安排,去了只能当副职。”他笑着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争官当的。”后又到遵义筹建遵义卫生专科学校,并担任学校党组书记兼校长。

在遵义工作期间,他心系革命老区的群众疾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革命老区缺医少药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1977年,省委安排陶立功担任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但他考虑到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年轻化的要求,就主动让贤,没有到任。1978年自愿离职休养。1988年中央根据陶立功在军队就是正军级干部的情况,恢复了他的副省级干部的政治、医疗、住房等待遇。2010年省委组织部又再次下文,明确他的正省级医疗待遇。2012年9月29日陶立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贵阳逝世。骨灰安葬在铜仁德江烈士陵园。

陶立功戎马一生,勤奋好学、忠正廉洁,贡献卓越、功绩显著,长征抗日为民族,南征北战求解放,数十年如一日,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干事业兢兢业业,学文化认真刻苦,钻医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富强独立奉献了毕生心血和精力。曾获“人民功臣”、“解放华北”、“解放大西北”和“解放大西南”四枚功勋章。陶立功还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出资支援家乡修桥修路,资助贫困农户,资助贫困学生,支援希望工程等,获得家乡人民的一致好评。(德江县纪委监委)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