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履行‘一岗双责’如何?有没有接受商人的吃请?有没有进入一些高档会所?”这是近日德江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对一些重点岗位负责人谈话时所提及的问题。
为了强化干部经常性监督,及时为党员领导干部拉拉袖子、敲敲警钟,该县积极探索建立“提问谈话”制度,在提醒谈话、函询、诫勉谈话的基础上进行关口前移,改变了以往出问题后再找干部谈话的机制。
“提问式谈话”的关键点在问题的设置上,主要根据各个岗位特点设置提问问题,体现岗位的特殊性、问题的针对性。比如,对招商局负责人,提出这个月来是否接受客商吃请、是否收受客商礼品等一系列问题。
问题设置后,由纪委或组织部门不定期对单位负责人进行提问、传递压力。实现有问题早发现,有病早治疗,轻则纪律教育,重则纪律处分。
“每一次的谈话提问,都像是喝了一碗‘清醒汤’,让自己受到了一次警醒、一次教育”该县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同时,“提问式谈话”还注重把廉政谈话与纪律审查有机衔接,政策把握上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对那些能主动交代问题、认错态度好、事后积极整改的,能提醒的提醒,该诫勉的诫勉,可以给予轻处分和适当组织处理的,尽可能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目前,已对11个部门负责人进行“提问式谈话”,通过这种提问,让领导干部心中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红红脸,出出汗,让党员领导干部知耻知止、心存敬畏,防止“温水煮青蛙”,由“亚健康”恶化成“重症”。
“下一步,将准确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注重把廉政勤政谈话与纪律审查有机衔接,政策把握上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通过在提问谈话过程中突出廉政勤政谈话的严肃性,真正让干部达到知耻知止、明纪守纪,不断增强政治效果和社会效应。(德江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