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石阡县甘溪乡遭遇战纪念碑。
1934年7月23日,刚组建不久的红六军团受命退出湘赣苏区,到湖南省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并同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取得联系,策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8月7日,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红六军团9700多人,从江西遂川横石出发,开始西征。
10月4日,红六军团抵达乌江东岸的猴场,连续接到中央军委来电,“桂敌现向南开动”,“桂敌现向南开动”,命令六军团“向江口前进,绝不可再向西北转移”。遵照电令,红六军团掉头向东北方向进发,寻找贺龙率领的红三军。
10月7日拂晓,红六军团来到四周险峻,群山环抱的石阡县甘溪乡。二十二岁的营长周球保(即解放后任海军副司令员的周仁杰),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桂军第十九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接近甘溪,敌军并未向南开动,湘、桂、黔三省敌军集中了24个团,准备三面合围,企图将红六军团一举围歼在石阡—甘溪沿线。在敌军迫击炮和几十挺机枪的强大火力下,红军前卫部队被压制在甘溪街头以及龙骨屯一带的狭小空间里。仓促应战中,红六军团被敌军截为三段,伤亡极为惨重。仅“坟坡”一处,就有数百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
甘溪遭遇战,红六军团从出发前的9700多人锐减到不足3000人。
困牛山战斗是甘溪遭遇战的继续。1934年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行进至石阡县龙塘镇川岩坝,准备去印江与红三军会合。前卫五十二团与驻守思南县板桥镇的黔敌李成章部、湘敌刘建文部发生交战,主力则夜宿在石阡县龙塘镇朱家坝一带。16日,军团主力由石阡白沙南撤二进甘溪,17日,在当地群众刘光荣的带领下,从绝岭走湾塘沟,经五德镇尧寨、小鸡公等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于10月18日抵达青阳乡冷家榜村,并于当晚发报向中革军委报告成功突围。之后,主力部队又从冷家榜出发,经石固乡龙塘坳,在此击溃了阻击的湘敌,向江口方向进发。
为保证军团主力顺利南撤,红十八师师长龙云和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率800余战士于10月16日突破关口,改道向西走十二山去川岩坝困牛山的大路,将全部围堵之敌引向困牛山。
困牛山地形险恶,三面临河、两面悬崖峡谷、四周高山环绕。面对数倍的敌军,连续激战了两天两夜,仅存的400余名红军将士又误食了桐油拌饭拉肚子,疲乏至极,只能且战且退。师长龙云在团长田海清的掩护下,率200余人从营盘垴到三步跳,顺河谷突出了重围,团长田海清在掩护中壮烈牺牲。的悬崖边,前有最后阻击敌人的100余名红军战士弹尽粮绝,被一步步逼到虎井沟强敌,后是深渊,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红军战士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毅然折断枪支,纵身扑向悬崖!用他们年轻的生命与热血,谱写了长征路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师长龙云和部分突出重围的战士,一边与敌军作战,一边追赶主力红军,转战至岑巩县龙田镇沙子坡一带时,仅存的数十人也在战斗中牺牲了。龙云受伤不幸被俘,后被辗转押解至贵阳、长沙、南昌等地,最后英勇就义。红十八师五十二团以几乎全部阵亡和失散的惨重代价,拖住了围追堵截之敌,确保了军团指挥部及主力部队的安全突围。
10月24日,红六军团主力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两军团随即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为发展湘鄂川黔边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孕育了红二方面军。至此,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历经79天,行程5000余里,胜利完成了为中央红军探路、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战略先遣任务。(石阡县纪委县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