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朗溪镇王家桶子。
在梵净山西麓,有一块神奇的土地,这就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有一段历史的奇迹不能逾越,这就是千年古镇。
古镇的原貌已尘封在岁月的记忆里,然而还耸立在古老的街巷之间和灵性的文字里,还能复活在深深扎入这块土地的遗址上,王文生民宅、王家桶子、高厢房等土家族民居桶子和吊脚楼结合的古建筑,如一束束阳光撩开历史的云烟,具有独特魅力和穿越历史的神韵。
朗溪如停泊在梵净山西侧的一艘巨大的方舟,底面是长方形的宽阔坝子,北面是陆家大坡,南面是田家大坡(琴德山),东面拐出铁家梁子,西面折过峨岭关,唯东西两头悬崖绝壁相夹而立,峡谷深切,成为天险,东称独路溪,西称河缝,由于巧妙如隼头结合状,在朗溪坝上皆难见两头裂缝痕迹,唯见邛江碧水日夜从东到西顺坝子款款流过。四面山林青翠,百花争艳,风光秀丽。境内有令人神往的“三潮弄月”、“古刹回龙”、“罗汉盘云”、“飞燕衔书”、“犀牛垂钓”、“青云朝霞”、“中流狮吼”、“万卷推波”等八大景点。
方舟的天然寓意是沧海桑田,慈航普渡。千年古镇的兴衰就与郎溪司地方政权的变迁密切相关。自古政权离不开军事,朗溪甘川营盘,居洞沟营盘,严家寨营盘等古代军事设施,就像一首首边塞古诗,让人看到烽烟与战火,角弓与刀枪。千年古镇也就从这里穿越时空进入你的视野。
自唐以降,一千多年来朗溪司社会相对稳定,千年的积淀,成就了千年古镇文明。千年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历史着名的文化人有宣德年间诗人、书法家周冕,明代左佥都御史、文学家肖重望,清代水利专家陈友儒等文人名士。梵净山佛教文化的兴盛,大大丰富了千年古镇的土司文明。社会的稳定,自然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富农和商人纷纷修桶子、建四合院,老百姓侧修建吊脚楼。
尤其是到了田明弘治三年(1490)第五任正长官田稷,修建朗溪司土城,城门洞在大关桥西,土城西北角建有鼓楼,土城西也有门洞,出往印江路。司治内分别在明代、清代前后建有观音寺、社稷坛、陆家桶子、王家桶子、高厢房、田氏宗祠、街道、商铺、民宅等古建筑物,在司治前左河中有川主洲,建有川主庙。
田氏世袭官职20代,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长达500余年,是千年古镇的鼎盛时期。创下了封建社会少数民族地区政权长期稳定,经济社会长期繁荣的奇迹。这是朗溪蛮夷长官司衙门遗址承载的土司文化信息,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朗溪蛮夷长官司衙门虽已毁灭,但它既是田氏宗祠,又是衙门,完全可以判断朗溪蛮夷长官司衙门古建筑的风格和艺术水平,必定是民族地区古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体现古建筑艺术水平的最高成就。所以,还可从古老的巷子中幸存的朗溪王文生民宅、王家桶子、高厢房等古建筑的风格和艺术水平,进一步去了解、去窥见、去欣赏朗溪蛮夷长官司衙门古建筑建筑风格,同时,也透过这些古建筑和古老巷子的原始风貌,去认识千年古镇的繁荣景象。
“江家坡的梨子,朗溪司的女子。”自古成为民间流传的口碑。这是千年古镇深深刻在人们心底的美好记忆。透过这些足以传承千年古镇经济文化繁荣景象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水平较高的古建筑,一座古色古香、灵秀美丽的千年古镇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深深巷道任游逛,拐角楼头见姑娘。 美丽姑娘赏月亮,不是赏月是想郎。(印江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