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群众正在栽植羊肚菌菌种。
进入冬季,气温渐降,温差较大,正是羊肚菌菌种培植和入土栽培的季节。石阡县纪委县监委督查组到该县枫香乡鸳鸯湖村开展回访时看到,当地林业专业合作社正组织当地闲散劳动力开垦林下空地、起垄培箱、栽植菌种、摆放营养袋、覆盖薄膜等,30多名群众在丛林间井然有序劳作,给冬天里的林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我们从砍刺就在这里做事情,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搭棚、放包、下种,80元一天,我们也就不出去打工了。”今年70岁的王安香是四方井村村民,自鸳鸯湖村林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基地招工以来,她就一直在合作社里打工,每天80元的收入让她心满意足。
然而,几个月前,当督查组第一次到该村入户走访时发现,这片为群众增收的林地却让大家甚为忧心。
“我们村里原来种植竹荪的那片林地现在啥也没有种了,村里也没有计划下半年要发展什么,我们村的耕地本来就少,恐怕又要搁荒了。”
“眼看就要过年了,既不能出去打工,在家又没有活儿干,日子不好过啊。”
“是啊,之前还以为一年到头都可以在村里赚钱呢,现在村里没有招工了,不知道收入咋办哦。”
原来,今年初,鸳鸯湖村在省、市、县农技部门的帮助下,充分利用该村丰富的林地资源,尝试在林下套种60亩红托竹荪,努力开辟绿色发展新路。该实验地由于技术指导到位和管护得当,实验地成功,种植户也赚到了钱。但是竹荪采摘过后,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及时跟上,土地便被闲置下来,群众也没有了这份务工收入,正为下半年的收入发愁,增收致富的信心受到打击,对支持村里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
产业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关键,是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督查组立即将问题向枫香乡党委及鸳鸯湖村村党支部反馈,要求积极作为,及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用好用活土地资源,解决群众务工问题,并整合乡镇纪委、村监委力量,跟进监督。
收到问题整改反馈后,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有效措施。
该乡紧紧围绕“1+3”产业发展要求,以竹荪试验成功为基础,依托农技部门坚强技术后盾,利用各季节的温差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着力打造了林下多季套种轮作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林地综合利用率,形成了长短产业优势互补,真正做到人勤土地不闲,达到了一地多产多效助农增收的效果。
鸳鸯湖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腾建康说:“因为我们这里春季发展了一个林下红头竹荪种植已经是成功了、见效益了,借助这个契机我们下半年发展了100余亩的羊肚菌种植,林下羊肚菌种植,因为目前为止林下羊肚菌种植在铜仁是首例,羊肚菌种植3月份就收了,收后还可以接到起种一季红头竹荪,这样就大大利用林下资源。”
据悉,在林下发展仿野生羊肚菌种植在铜仁乃属首例,茂密的森林日照散光有利于羊肚菌生长,每季节羊肚菌采收后残弃的菌棒和营养袋又是林木生长所需肥料,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真正做到一举多得。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农村产业发展,靠前监督、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督促相关单位部门履责尽职,用好农村产业革命成果,推广运用成功模式,为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和开启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石阡县纪委县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石阡县纪委县监委 朱瑞纲 代忠国)